我有一个特别佩服的女性朋友。她从小就很漂亮,家庭条件也很好。她比很多人都努力。最让我欣赏的是,她不断挑战自己,总能做出一些让周围人都惊讶的自我突破。
中学时,她学习很好,但有点内向。大学的时候,她放弃了家乡一所著名的985大学,去了国内最好的传媒大学学习传播学。同时,她挑战自我,主持、表演、做学生会的工作,把内向的自己抛在脑后。
毕业后,她选择在美国学习计量经济学。从小就是文科生,数学是她最薄弱的科目。在美国期间,她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她每天五点起床,努力做题,学习到深夜。就这样,她毕业时,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
毕业后,她转行从事时尚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创业的过程很辛苦。她的家庭条件不需要她这样做,但她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调整自己,适应和成长。
挑战新事物,需要承受很多挫折。作为她最好的朋友,我见过她的挣扎和挣扎。但是,她承受挫折的能力似乎比普通人要高得多,她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同时,她的适应能力也很好,总能灵活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后来我学习心理学,学会了“心理弹性”这个概念,我才意识到我优秀女性朋友的秘诀就在于她的心理弹性高。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qvj2l q49k 0/d 87594 be 39984 c 138 e 9 cef9 FB 093d 861 /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但是他们的心不是很年轻。似乎他们对生活没有那么热情,只是一步一步,日复一日。
TAs往往对生活有刻板的看法,比如“肯定会这样”、“不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因为心态僵化,ta们很难改变,即使是成长的机会,也觉得很难适应和接受。不愿意/无法吸收新的经验,逐渐失去了尝试新事物的热情。
在这种心态下,助教很容易被自己束缚,失去了自己生活的很多可能性。
心理学家卡什丹和罗特伯格(2010)提出,心理灵活度
是人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人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心理弹性”,就无法适应环境、控制环境、调整自我、发挥功能。
心理灵活性是一种能力-
无论自己有多少不愉快的情绪、想法、感受,甚至是有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心理灵活性强的人,都能够根据当下的处境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好的行为选择.
许多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弹性是一种心理“超能力”。大量研究发现,
心理灵活性水平与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都呈正相关,也是人们行动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心理学教授史蒂芬海斯是接受和承诺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拥有心理灵活性的人,能够充分地、不加防御地与当下保持连接。.
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些时刻为自己辩护——比如面对不确定的任务,挑战不熟悉的领域,遇到挫折和否定,人们往往会为了自我保护而否定或逃避现实。在这些时刻,我们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会对环境有更敌对的看法。这些情绪和观点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定。
但是心理弹性高的人不是这样的。
Ta们擅长接受来自外界的反馈和视角,哪怕这些反馈和视角对自己来说是负面的――ta们只关注自己的目的,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提升自我。
Ta同学很会调整自己。一旦他们发现自己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他们就会改变自己。他们不固执,也不执着于一些特定的行为和思维模式。Ta不会限制自己。
心理灵活性高的人,
1)不要对自己下结论,时刻保持清醒,思想开放;
助教不寻求定义他们的标签,他们经常意识到他们现在的自我——他们改变了的欲望、需求和能力;他们不会提前给自己设限,ta
们经常和自己说的是,“可以试一试”“说不定有可能”。
2)能够识别不同情境对自己的不同要求,并适应这些要求。
梦想自然是不够的。心理灵活性高的人善于适应来自自身或外界的变化,能够根据新的自我和新的环境快速学习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从每个人实际上都具有的“多面”的自我中,调用出最适合的以应对当下。
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只不过自我设限和思维定势会阻碍我们的学习。心理灵活性高的人,因为更少的自我阻碍,而表现出更快的学习效率。
3)当你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现实中让你受挫时,你可以转换思维模式,调整行为;
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越僵化,越认为“自我”是“定论”,对自我的印象越固定,越容易被挫折伤害。
而心理灵活性高的人,
更少因为挫折陷入对自我的根本性的质疑,ta们擅长接纳、顺应和自我调适。
qvj2lq49k0/129a5f6e8c6448b4b5a3ada52855f3b4' />
文首我提到的我的好朋友,就是一个心理灵活性很高的人。她能够觉察到自己的需求,从需要掌握社交/公开表现自我的技能,到需要掌握深度的逻辑思考能力,再到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在这个过程中以她自己的方式帮助到一些人。
她能够时时拥抱自己新的想法,不纠结、不犹豫。同时不畏惧可能发生的失败。她开放地拥抱一切外界给予的信息,顺应外界对自己新的要求,调整自我,丰富自我。她的心理灵活性,是她高速成长的心理基础。
qvj2lq49k0/ad2b521b41c045648af91886e06fb8d4'>
1\. 心理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神经质水平高的人,会更难产生心理灵活性。这类人被认为是比其他人更缺乏“在回应外界刺激时自主选择策略”的能力:比如说明知道立刻行动去解决问题会更好,但ta们仍然会难以从负面想法、感受中自拔,无法“涵容”这些负面状态,也就没办法与当下真实的情境发生连接。
对于这类人来说,掌握与负面状态“脱钩”的技巧就非常重要。比如学习通过呼吸、书写等方法调节情绪,整顿思维。
2\. 其次, 心理灵活性和积极的心境有关
有研究证明,那些心境状态好的人,更容易出现灵活的思路和灵活的行为选择。不快乐使人变老,这句话不仅在生理上是对的,对于心灵来说也是一样。快乐的人心理灵活性更高。
qvj2lq49k0/4adc7ba692d14665970657c85cb03638'>
3\. 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开放和好奇
心理学家McCrae和Costa(1997)提出, 开放、好奇的人会更主动地经常分析自己,然后不断丰富对自我的理解
。这就让ta们能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灵活发展的。因此,ta们不会固着在单一的自我,在必要时敢于突破原有的自我,尝试更多可能性,积极探索新生活。
我朋友就是这样,她从不认为自己一定喜欢某些东西、不喜欢某些东西,她无差别地接触所有能接触到的事物,总是好奇心旺盛。
此外, 这些人更愿意自己的生活中有在新奇(奇艺)、复杂、不确定和无法预测的事物出现。大多数人回避这样的事物,但ta们会尝试投入并与其链接 。
qvj2lq49k0/c78d9e3efc924167ae8eb136fd7aeba7'>
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开放的人也表现地更抗压,ta们不预判未来 。
4\. 主动出击
除了顺应,心理灵活性高的人也有掌控环境的能力。
用开头我朋友的例子来说,她的人生转折都是自己选择的。这种选择来源于她对自我的分析、不断获得的关于自我的新的认知、对自我发展需要的新的觉察。
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自己的三观和人生需求,主动为自己寻找、建立合适的环境。什么样的行业、职位最能发挥你的优势?是深交少数朋友更能满足你的需求,还是多多结交新朋友更适合你?
基于清晰的自我觉察,我们就可以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通过持续的自我调节,坚定自己的方向,在过程中调动心理灵活性、应对那些意料之中和之外的挑战。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停下来思索一下: 在过去的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因为心理灵活性不够高,而遭遇过一些苦恼?
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提升自己的心理灵活性,这将使得我们的成长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