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维科网机器人)
6月30日,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翼菲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章程登陆港交所主板。若此次上市顺利,翼菲科技有望成为“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据招股书披露,翼菲科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开发及改善控制系统;生产线开发及产能建设;发展海外业务网络;供应链上下游的投资以及补充营运资本。
本次IPO前,翼菲科技已历经10余轮融资,集结了一众明星投资阵容,CBC宽带资本、佳士科技、常春藤资本、春华资本、国科盈峰、七晟资本、峰瑞资本、启迪之星等知名机构先后入局。在IPO前最后一轮融资落定后,这家企业的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
拥有全面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
张赛博士兼具清华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顶尖学术背景,曾任职于全球最大注塑机生产商。源于心中的机器人梦想,张赛放弃高薪回到家乡,在小小的办公室里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于2012年创立了翼菲科技,开启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征程。
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翼菲科技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招股书数据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算,翼菲科技不仅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本土企业,更是国内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依托多年技术沉淀与创新积累,翼菲科技自主研发控制及视觉系统(Gorilla及Kingkong系列)核心技术,构建起涵盖并联机器人(Bat系列)、AGV/AMR移动机器人(Camel系列)、SCARA机器人(Python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Lobster系列)及六轴工业机器人(Mantis系列)全面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矩阵。
其相关解决方案可支持上下料、分拣、取放、包装、视觉检测、组装及涂胶系统等多元自动化功能,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及半导体等领域。
轻工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增长4.7%。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技术成为驱动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以并联机器人为例,其高精度、轻量化的技术特性,在3C产品加工、食品分拣等空间受限场景中优势显著。
基于这一技术洞察,翼菲科技于2014年成功自主研发迅翼系列(Bat系列)高速并联机器人,一举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该系列产品自研控制系统大幅精简硬件架构,节约控制硬件成本达50%;标准动作节拍可达240次/分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在自动化流水线及分拣作业场景中展现卓越适应性。
历经持续迭代创新,该系列已推出五代产品及20+标准机型。
弗若斯特沙利文显示,Bat系列并联机器人是国内首批获得可靠性及耐用性认证的型号,可实现2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技术稳定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凭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本体、控制及视觉系统和制造工艺,翼菲科技围绕“脑、眼、手、足”四大核心功能,构建全栈机器人架构,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具身智能技术浪潮奔涌而至的当下,翼菲科技探索步伐也没有停止。据悉,该公司于2025年开始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6月中旬,翼菲机器人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浙江绍兴曹娥江经开区,将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递交招股书前夕,翼菲科技完成了从山东到浙江的地址变更。目前其官网信息显示,企业总部已落户浙江省台州市。
写在最后
2022-2024年,翼菲科技营业收入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分别实现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三年间复合增长率达28.5%,主要收入来源为机器人解决方案;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
研发投入方面,该公司近三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3310万元及3870万元,分别占营收的21.1%、16.5%及14.4%。截至发稿,翼菲科技累计获得271项授权专利,包括36项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外观设计专利,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有媒体消息称,截至2025年6月21日,翼菲科技的在手订单价值已超4亿元
全球市场布局上,翼菲科技已将业务版图扩展至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其海外收入达2550万元,占当年营收比重9.5%,随着全球化战略深入推进,其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招股书数据,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38亿元。随着下游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自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叠加智能制造需求井喷,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翼菲科技又该如何持续领跑轻工业机器人赛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