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正值高考志愿填报季,大湾区大学正式发布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今年计划在广东省招收80名学生,招生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录取批次为本科普通批,选考科目为物理加化学组合。
“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大学。”大湾区大学副校长李晓明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大学的使命是建设成一所一流的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形成了以具有显著优势的数理学科为支撑,以具有强交叉特征的物质科学为核心,以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通信、机器人等前沿学科为牵引的学科建设特色,着力培养交叉融合、一专多精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目前,大湾区大学组建了物质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先进工程学院等四个学院,学科设置以理工为主,重点聚焦数理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技、先进工程、生命科学、金融管理6大方向,拟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机器人、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等专业。
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是由国际知名数学家夏志宏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希望不仅聚焦在既有的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还致力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的基础研究上,做出一些引领性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据了解,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强化学科基础及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选修和讲座了解各专业情况;第二学年根据学术兴趣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在本硕博贯通培养上,东莞支持学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近期将加大对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的支持,开展硕博士联合培养,加快培育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师资建设方面,过去几年来,大湾区大学致力于招揽适应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包括学界和业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和优秀年轻人。目前学校已经拥有近300名教研人员,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所有人员均有博士学位,近半数在海外取得学位,70%的教研人员具有海外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其中院士10位、国家级人才78位,并设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教研体系。
在大湾区大学,学生可以近距离与科学家、企业家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受访单位供图“学校会从大湾区知名企业引进产业教授,他们都是技术大拿,都曾经担任过企业高管。他们会兼职做学生的企业导师,给湾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还会建立一个Dean's Council,成员来自大湾区地区的企业高管,每年学院会邀请他们来学校做客,参与大湾区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大湾区大学招生工作人员说。
在产学研方面,学校还与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鹏城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具有深度合作关系,能够推荐毕业学生到合作单位深造或就业,学生可以近距离与科学家、企业家等进行“面对面”,甚至可以深度参与国家级“卡脖子”科技项目攻关。
未来,大湾区大学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教和产业创新优势,通过实行“大学+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机构)+科技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力争形成服务湾区、辐射全国、享誉全球的影响力。
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表示,东莞将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全方面保障办学投入、校园建设、人才引进和日常运行等,确保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