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书的作者是谁?
创始人
2025-07-01 16:42:15
0次
煮书的作者是谁?
论语》里有句话说:“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读书时如果不深入思考,不“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悟出其中道理的话,就懵懵懂懂,成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先生。宋朝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说明学习贵在自己心领神会,专门抱着前人的说法是没有功效的。宋朝杨万里在《庸言》中也说:“学而不化,非学也。”说明读书不能浮光掠影,匆匆一瞥,一定要在“化”上下工夫,深入领会其含义,细致追究其底蕴,把书的内容掰开、揉碎、细嚼、慢咽、品味、吸收,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行。薄书能读厚,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厚书能读薄,着意培养自己的概括力,只有创造性地“吃书”,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左右逢缘。
虚心。宋朝林逮在《省心录》中说:“知不知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只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人,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明朝王守仁的这句话,道出了“知”与“行”的关系。《荀子·大略》中也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就是说会学习的人能把事物的道理了解得透彻,会实践的人能探究清楚事物的疑难。
谈到创作,就得提到“煮书”了。书能“煮”吗?能。作家刘知侠的书房中,壁上悬一横幅,上面赫然四个大字:“每日煮书”。不仅书能煮,字也能煮。宋代董嗣杲在《秋凉怀旧》一诗中写下了“煮字”的诗句:“少年偶负投机愧,今日徒工煮字劳”。然烹煮之功,因人而异,有人急功近利煮出夹生串烟、食而无味的次品,有人则精益求精烹出香味四溢百尝不厌的精品。大凡传世之作和精美诗文无一不是千淘万漉,一字一句“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