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我们的牦牛肉品质确实是好,但要打入上海市场时却犯了难。”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一家当地企业负责人说,“牦牛肉纤维粗,一些上海消费者不喜欢,且我们单打独斗,营销成本也太高。”
面对企业的困惑,大润发任职25年的牛羊肉资深采购经理张庆楠分析:“上海消费者对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正快速增长。相比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的牛肉品牌和内蒙古科尔沁等国内知名品牌,青海牦牛肉最大的问题不是肉质硬,而是缺乏统一的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导致上海消费者对其‘高原有机’特色认识不足。”
日前,由青海省商务厅主办,海西州商务局、果洛州工信商务局协办,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支持,上海消费帮扶联盟承办的“外贸优品市州行”、东西部协作“沪青优品”品牌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上海援青商品化与品牌化系列活动在青海省举办。上海消费帮扶联盟组建了由高校后勤系统专家、华润Ole'、大润发、本来生活等上海主要市场渠道代表组成的专业讲师团,考察西宁市、海南州、海东市及海西州等地的牦牛、冷凉蔬菜、三文鱼、枸杞、藜麦特色产业,为青海优质农产品精准对接上海市场“把脉开方”。
作为调研活动的成果,上海消费帮扶联盟将发布《对口地区农畜优品体系标准——“沪青优品”标准》1.0版。该标准是在“沪果优品”标准基础上的系统性升级,建立起沪青两地统一的标准体系,为青海企业提供上海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对标依据,帮助各类渠道精准匹配特色产品,促进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