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顾雷
2025年上半年,尽管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但国内消费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居民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委6月24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通过系统性金融政策安排,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这也是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之后的又一项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性文件,包含了多项创新举措和政策突破,聚焦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消费需求,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出了19项重点举措,政策层级更高、覆盖范围更广、部门协同更强,持续推动国内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第一,《指导意见》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等共同制定,形成了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社保等多领域政策的“组合拳”,不仅有助于解决国内消费市场面临的跨界挑战,更有利于形成财税、产业、金融监管协同推进的“组合拳”机制,释放强大政策合力,打破部门壁垒,避免政策碎片化导致的消费短期化效应。
第二,《指导意见》不再是局限于单一金融支持手段,而是包括货币政策工具创设、金融机构行为规范、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消费金融主体保护的广泛议题,既包含短期刺激措施,也着眼于长期制度性建设;既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也创新结构性支持手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金融促进消费的全景框架。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突破传统消费信贷的单一维度;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票据等创新融资方式,帮助相关企业和个人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等措施,对县域物流、充电装备等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消费生态链条,有助于形成“消费场景+金融服务”的良性互动。
第三,《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根据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统计,2024年居民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仅1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指导意见》就是全面挖掘这一潜力空间,鼓励开发更多适配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产品,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相关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报废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置换新能源车给予现金补贴,优化线上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促进激发改善性服务消费活力。
第四,《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数字、绿色、智能、养老等新型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增加对网络销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领域信贷投放,还加大对交通、物流、仓储、供应链商贸流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量身定制适配性强的乡镇商贸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改造升级方案,提升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的金融供给效能。
第五,《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供给,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通过“制度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升级”构建可持续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例如《指导意见》提出的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进一步打通三支柱资金流转渠道,推动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社会目标。
第六,《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对文化、体育、旅游、娱乐、教育培训供给端的金融支持,围绕文旅体育设施、赛事演艺场馆、医疗养老设施、育儿场馆、培训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进行信贷投放,还提出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助力挖掘基础服务消费潜力,鼓励消费金融触角不断延伸,疏通消费链条上每一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点。
第七,《指导意见》针对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重点消费群体适度减免相关费用、优化金融服务。对于信用良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特殊人员,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有序开展续贷服务。比如,在支付便利化方面,文件明确持续优化支付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消费场景,提升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各类支付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还要求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特殊群体解决消费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让更多人群享受到便捷、普惠的消费金融服务。
第八,《指导意见》创新性地建立了金融市场与消费的联动机制,这是以往政策中较少涉及的领域。文件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这种机制创新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也将消费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连接,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随着《指导意见》19条举措落地见效,消费金融活水将更精准地灌溉国内各个消费领域,激活短期消费潜力,为长期经济结构优化奠定基础,其价值体现在消费规模的扩张,确保金融服务真正惠及民生,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社会公平、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资金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会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