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
在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青年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意义。南宁市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构建“全周期生态”培养体系,推动青年干警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通过“学习—实践—成才—建功”的全链条培养机制,以理论筑基、实践砺炼、机制创新“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培养了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青年检察人才,为政法机关青年队伍建设提供了“南宁样本”。
思想引领构筑多维理论根基
理论学习是青年干警成长成才的基石。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学思践悟”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市直机关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理论学习体系,让理论学习真正入脑入心。
在组织体系上,构建了“党组—支部—党员—青年”四级联动学习机制。由40岁以下青年干警组成的理论学习小组,选拔业务标兵、团干和理论骨干组建“青年领学标杆队伍”,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3名干警获评市直机关“青年理论学习标兵”,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在学习内容上,坚持“必修+选修”相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课程,同时鼓励干警结合检察业务自选书目,既保证政治学习的系统性,又兼顾业务学习的针对性。2023年以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21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表彰,5人次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人才库,12人次入选全区检察机关人才库,涌现出全国优秀公诉人等一批业务尖兵。
在学习方式上,创新打造“五个课堂”体系,即“初心课堂”强化党性教育,“先锋课堂”分享先进经验,“廉政课堂”筑牢思想防线,“一线课堂”提升实践能力,“匠心课堂”锤炼专业本领。以“一线课堂”为例,青年干警在参与12309信访接待时,创新总结出“情绪疏导—需求识别—法律指引”三步工作法,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战锻造淬炼过硬业务本领
青年干警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磨砺。南宁市人民检察院构建了多层次实践锻炼体系,让青年干警在实战中壮筋骨、长才干。在政治能力培养方面,建立常态化政治历练机制。组织青年干警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名青年干警深有感触地说:“站在革命先辈奋斗过的地方,更能体会到新时代检察干警肩负的使命。”
在业务能力提升方面,创设“三个一线”锻炼机制,让青年干警到办案一线、服务一线、基层一线接受锻炼。每年选派近30名青年干警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轮岗锻炼,在服务群众中提升能力。在重大案件办理中,组建青年攻坚专班,采取“老带新”模式,让青年干警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在综合素养培育方面,实施“双向锻炼”计划,不断选派青年干警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或跨省跨部门跟班学习。第二检察部驻村第一书记王广源不仅带领村党组织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还为检察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机制优化畅通人才成长路径
科学的培养机制是青年干警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南宁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青年干警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制度支撑。
建立阶梯式培养机制。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后备人才—业务骨干—业务标兵—业务专家”四级成长梯队。采取“双导师”(业务导师+政治导师)培养模式,同步提升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将履职质效与晋升、评优、入额紧密挂钩。简化考核流程,强化结果运用,以实绩论英雄,激发干事创业热情。2023年以来,已有16人次获得提拔和晋升,近30人次被选树为先进典型。
健全严管厚爱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建立心理关怀机制,通过谈心谈话、家访慰问等方式,及时掌握青年干警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南宁市人民检察院的青年干部培养实践,为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政治引领,把筑牢政治忠诚作为青年干警培养的首要任务;二是要注重实践砺炼,让青年干警经风雨、见世面;三是要创新体制机制,为青年干警成长成才提供制度保障;四是要营造良好生态,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面向未来,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深化青年干部培养工作。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拓展实践锻炼平台,为青年干警创造更多历练机会;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让优秀青年干警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优化“全周期生态”培养体系,让青年干警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念,在实践砺炼中增长才干,在机制保障下茁壮成长,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