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新股不败已成过去,未来20%的破发率可能是常态。”11月29日,在国泰君安2022资本市场云年会上,国泰君安新股首席分析师王表示。
对此,笔者认为,从目前的破发率数据来看,未来a股市场20%的破发率能否成为常态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股不败的神话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创新”也是一种风险投资。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今年12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40只新股上市,其中上市首日有10只新股破发,破发率为2.3%。此外,425只新股(不包括上市后不足10天的15只新股)在上市后10天内破发,破发率为5.4%。
从单个月来看,今年上市首日新股破发率最高的是10月份,有32只新股上市,其中7只首日破发,破发率为22%。11月上市新股33只,首日破发3只,破发率9%。今年1-9月,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为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中国a股市场新股整体破发率并不高,但正如王所说,“从a股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市场化发行会带来买卖双方激烈的博弈对抗,最终实现整个买卖双方的均衡定价,所以接受新股不败已经是过去式了。”
笔者认为,在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市场化的自律机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股破发将是新发展阶段的新常态。
一方面,随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新股供需关系得到根本改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发挥了更大作用,不仅将大大降低创新的无风险套利空间,也将重塑投资者对创新的预期。
注册制下,随着IPO定价的不断优化,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越来越小,新股的业绩分化越来越明显,破发越来越普遍。投资者不能再盲目创新,而是考虑个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基础上做出投资判断,这也将重塑投资者的创新预期和投资思路。
另一方面,新股破发对机构的定价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来看,定价权强的机构会获得市场更多青睐,也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深化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机构定价权面临市场考验,尤其是在新股破发新常态下。如何给新股适当定价,也是考验投行研究和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相应地,投行的定价权也与其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关,这将影响券商投行在新股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机构需要基于自身的专业研究和判断,提出更精准的定价,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研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股不败的神话已经成为过去。未来,IPO市场将更准确地反映新股在全市场博弈中的价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