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王金龙 深圳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这是深圳自 2020 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迎来的又一重磅政策赋能。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再次走在了前列,深圳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深数所”)也已成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领头羊”,其不管是累计交易规模还是跨境交易规模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2020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率先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改革任务。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深数所于2021年12月成立,并于2022年11月成功揭牌运营。”深数所总经理古亮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作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关键枢纽,深数所以建设全国性数据交易平台及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为目标,通过多维度的实践探索,构建起贯穿数据流通、产业赋能与跨境协同的完整价值链。
事实上,自 2020 年开始,深圳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包括数据提供者、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应用者等。深圳用五年时间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一份“深圳方案”。
“从零到有”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后的“新石油”。然而,数据怎么交易?如何衡量数据价值?还亟须市场给出一份可参考的模板。
2019 年,国家首次提出“数据生产要素”概念,但到底什么是数据生产要素?彼时,不管是相关企业还是从业者,对此并不清楚,各方还在探索中。
2020 年 10 月,中央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赋予深圳探索数据产权制度、跨境流通等重点任务。随后,国家部委关于数据要素的政策密集发布,且大多与深圳有关。
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审慎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要求深圳“加快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与流通”。这一政策为深数所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面对数据交易这一全新领域,深圳在制度空白地带率先突破。深数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深数所已经汇聚了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资源,上市标的达数千个,覆盖行业超过 70 个,应用场景超过 290 个,更是在全国布局了超过 50 家数据要素工作站,覆盖 23 个省级行政区、44 个城市,其中深圳市 12 个。培育特色应用场景,围绕重点应用场景打造数据专区,已建设跨境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数据、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等 26 个特色行业数据专区,吸引平台参与主体超 5000 家,覆盖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
在数据产权登记方面,深圳率先提出数据产权保护、元数据登记、数据审查公示的“三支柱体系”,并探索数据持有权、数据使用权和数据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创新模式。
这些制度创新为数据要素入市交易提供了系统性支撑,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制度范本。
技术筑基
2023 年3月,深圳数据交易所见证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长虹控股、深数所与数鑫科技三方达成了国内首笔场内数据工具业务合作,这也是国内首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数据空间技术应用案例。 该合作以自主可控可信数据空间(TDM)架构为基础,融合区块链、物联网和零信任等先进技术,解决了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协同策略难统一、数据使用难监控、发生事件难溯源等具体问题。
“数鑫科技提供了可信数据流通平台产品,取代了原本工业场景中 90%通过 API 接口来流通数据的方式。”数鑫科技总经理吴会才向记者表示,传统 API 接口相当于让企业通过“U 盘”直接拷贝数据,等同于让渡数据的持有权,而数据可无限复制的特性导致后续使用难以追溯和把控。
吴会才告诉记者,虽然上述方案仅仅是个百万级的,但是其意义重大,在数据交易市场提供一个样本,而且这只是产业中的一个样本。数据应用是非常广的,不仅可以应用在产业上,而且金融、医疗等都会涉及。
记者了解到,深圳作为首批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之一,培育了很多数据产业公司。同时,深数所结合国家、省、市各级数据主管部门的意见,研究建立产权登记的“三支柱”理论,于2024年11月,在深圳市政务和数据局及福田区政府相关领导的见证下,正式上线数据产权登记服务中心,至今已发放了47张登记证书。
古亮告诉记者,在公共数据开发领域,深数所通过“场景授权”模式激活沉睡的数据资源,实现了数据确权从“模糊态”到“清晰态”的重大突破。如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推出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等13个公共数据产品,促进气象数据产品市场化。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深数所扎实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和数据融资等工作,形成资产入表、融资增信、数据定价、价格监测等多领域试点成果,服务企业超50家,助力企业获取银行授信超2亿元。其中,在深数所交易平台发布的“中诚信托中益19号行政管理服务信托”,通过信托财产隔离、信托收益分配的结构设置,实现更多高质量数据供得出、流得动。
场景赋能
事实上,深圳市的数据产业发展并不仅限于深数所,深圳市福田区作为全国首个颁布区一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的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要素场内线上交易全闭环,覆盖主体准入、合规审查、标的发布、供需撮合等七个关键环节。
“深圳市福田区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得益于在制度建设、设施建设、数据应用、产业推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深圳市福田区政数局方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福田区已经建成了广东省首个基于信创架构的隐私计算平台,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计算。这一平台为数据的安全流通和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有效解决了数据流通中的安全顾虑,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福田区还建成了区块链平台和可信数据平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数据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为数据交易、数据应用等环节提供了可靠的信任基础,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透明、安全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提升市场参与者对数据的信任度。可信数据平台通过先进技术架构与严格管理流程,实现“一数一源”的数据治理目标,确保数据精准可靠、来源唯一。
记者从福田区了解到,福田区正在积极探索“数据要素×”模式,在金融服务、政务服务、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推出应用场景,如金融服务领域的信贷风险评估、精准营销,政务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交通运输领域的营运车辆风险减量场景等。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发挥了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金融领域,福田区推出金融 1 号、2 号、3 号等金融创新数据产品,成功打破银行消费产品传统贷款模型的限制,通过以数增贷的方式,为原先贷款获批困难或额度较低的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主提供了近 5.98 亿元新增贷款,充分彰显出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所蕴含的经济潜能。
“深圳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福田区一位受访官员向记者表示,深圳是一座创新、开放的城市,拥有大量的独角兽、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而且逐年在新增。仅 2025 年,深圳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9 家,新增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突破 1000 家。
因此,深圳发展数据产业优势明显,其不管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应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显著成就。数据要素市场的“深圳方案”也已不再局限于一座城市的创新,而是成为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下一篇:热舞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