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燕报道 6月22日,沈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6月23日至25日,沈抚示范区白天最高气温将突破35℃,需加强防范。周二至周三,沈城将呈现多云与晴好交替的天气,最高气温仍维持在35℃附近,最低气温约21℃。为此,本报记者采访多学科医生提醒市民朋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了解并掌握高温天气相关健康知识,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免高温时段出行,确保身心健康。
最近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里,一个危险的健康威胁正悄然逼近——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一旦发作,若未及时处理,死亡率极高。沈阳急救中心裴有为医生建议,市民朋友要掌握了解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科学防治方法,为我们在炎炎夏日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热射病:高温下的致命危机
裴有为医生表示,热射病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进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急症。它就像一场体内的“火灾”,不仅会灼伤大脑神经细胞,还会造成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衰竭。
“热射病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作业人群,如建筑工人、快递员。”裴有为医生介绍,“还有一种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散热功能差的人群,如长时间处于无空调室内的老人、肥胖者,甚至包括被遗忘在密闭车厢内的儿童。”
识别危险信号:热射病症状早发现
热射病的发作并非毫无征兆,其早期症状与普通中暑相似,极易被忽视。轻度中暑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口渴等症状,此时若及时降温休息,症状可缓解。裴有为医生进一步说明,“发展为热射病,患者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皮肤灼热干燥无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便血、心律失常等多脏器损伤表现。若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治疗。”
争分夺秒:热射病急救黄金法则
裴有为医生提醒,若发现有人疑似热射病,必须立即行动:
1.快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松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衣物,促进散热。
2.紧急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用凉水喷洒或擦拭全身,或用凉水浸湿的衣物包裹身体;有条件者可将患者浸泡在15~16℃的冷水中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浸泡时间过长导致低体温。
3.及时送医:在降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运途中持续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避免颠簸加重病情。
下一篇:从容赴考 圆梦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