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宫毯是富有宫廷特色的手工艺纺织品,在唐朝初见雏形,至清代最为盛行,到清代末期逐步传入民间……”近日,廊坊市图书馆四楼学术交流厅内,一场融合历史、艺术与童趣的“非遗盛宴”悄然开启。作为2025年阅读推广活动的重头戏,市图书馆携手廊坊师范学院,以“燕京八绝”之宫毯为主题继续开展“悦读宝贝”体验活动,通过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带领20余名小读者,解码宫毯美学,点燃文化自信。
今年以来,市图书馆以“文化润廊”为主题,坚持传统文化与数字阅读双轮驱动,围绕青少年成长需求,精心策划并实施了95场特色儿童活动,累计吸引超过13.5万名青少年读者和家长参与。活动涵盖传统文化体验、科学探索、志愿服务三大板块,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成为廊坊市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非遗课堂成热门IP
“原来宫毯上的每一条线,都藏着匠人的温度和故事!”“燕京八绝”之宫毯体验活动现场,一位小读者指着屏幕上复杂的织造工序感叹。从选毛、纺纱、染色,到栽绒、平毯、剪雕,小读者们不仅了解了宫毯制作的14道工序,更被其“格律体”构图的精妙所折服。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热爱,市图书馆再度携手廊坊师范学院,持续打造“悦读宝贝”品牌,以“燕京八绝”非遗技艺为切入点,创新推出8场主题系列活动,吸引240组亲子家庭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活动融合了PPT展示、志愿者讲解、手工体验等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让精雕细琢的景泰蓝、华贵典雅的京绣、巧夺天工的玉雕等八项宫廷绝技化身可触可感的活态文化,引导青少年在指尖触碰中感受匠人精神,在书籍浸润里厚植文化自信,以童真视角解码传统技艺的美学密码,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生代活力。
此外,每逢传统节日,市图书馆都会组织猜灯谜、赠楹联、诗朗诵等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让广大青少年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科学课堂激发探索欲
讲座展览点燃求知欲
针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需求,上半年,市图书馆推出“如果文物会说话”“野生动物熊猫”“四大名桥”等4场科学课堂主题活动,吸引百余组家庭参与其中。活动结合数字化教学工具,通过实验演示、小组协作等环节,引导青少年动手实践、探索科学奥秘。
“参加完图书馆的科学课堂主题活动,我家孩子越来越喜欢读书,越来越喜欢来图书馆了,现在每周末都会主动邀请我和他爸陪他来图书馆,一看就是大半天。”在市图书馆陪孩子读书的刘女士笑着表示,现在基本每周都会带孩子来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市图书馆持续推进“廊图讲座”“廊图展览”两大品牌,今年已举办“如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家长课堂”等5场亲子主题讲座,以及“世界儿童名著巡礼”“文津图书海报展”“天天宝贝优秀作品展”等16场展览,十万人次从中受益,青少年足不出户即可感受文化之美。
此外,市图书馆推出的“桔子树读书会”“艺善享阳光读书会”系列活动,涵盖绘本共读、创意手工、亲子游戏等内容,已举办20余场,超800人次参与,成为低龄儿童家庭的文化乐园。
志愿服务常态化
“小小图书管理员”再升级
作为市图书馆的品牌项目,“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上半年共开展6期,招募96名青少年参与。活动采用“1+5”模式,即“1天岗前培训+5天服务实践”,涵盖书籍分类、系统操作、读者服务等技能。
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累计培养近千名小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超22300小时,被市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小小图书管理员”上岗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图书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图书管理员的职责与使命,并现场演示图书分类、贴色标、上架等工作。每期“管理员”毕业时,都能详细了解图书馆的馆内布局、藏书结构、借阅制度等基本知识,掌握了书目检索、自助设备使用等基本操作流程。
“看到读者们满意地借走自己推荐的书籍,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参加这个活动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在“小小图书管理员”表彰仪式上,“管理员们”开心地分享了工作的感悟和收获。
市图书馆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阅读+”服务理念,围绕青少年成长需求,策划更多“可参与、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活动,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营造“书香城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