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费员到机电干事,从后勤总务到主线站长,从救援队员到副中队长,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敦煌分公司马鬃山清障救援大队副中队长殷化玉,用11年光阴书写了“六岗全能”的动人故事,被同事们称为高速路上昼夜连轴转的“齿轮”,充分展现出公航旅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昼夜不停的“永动齿轮”
2014年,25岁的殷化玉入职酒泉市瓜州县柳园北收费站。面对繁重的保畅任务,他创新制作“车型对照卡”,提炼“绿色通道”快速查验法,总结出“方言服务十二句”,将收费差错率从0.5‰降至0.02‰。为应对紧急情况,他养成了枕边常备对讲机的习惯。某日凌晨4时,对讲机骤然响起“柳园至星星峡路段大雪封路”的警报,他即刻带领职工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清理车道积雪。等到雪停时,他的棉手套已经和铁锹冻在一起,手指也失去知觉。疫情期间,他坚守岗位120天。2023年春运旅客滞留瓜州柳园段时,作为柳园北主线站站长,他带领全站职工迎难而上、鏖战风雪,最终圆满完成了保通保畅任务。
扎根戈壁的“破冰齿轮”
2023年,高速公路马鬃山清障救援大队人员出现紧缺,殷化玉主动请缨,发扬敢啃“硬骨头”、敢接“烫山芋”的精神,与同事们一道承担起G7京新高速白明段的保通重任。2024年冬天,某夜突降暴风雪,殷化玉的对讲机传来紧急呼叫:“K1939处两车追尾,30吨蔬菜散落在道路上。”他迅速集结队伍,带领队员前往事故发生地。抵达现场时,大货车侧翻在路基下,驾驶员被卡在变形的驾驶室里。面对险情,殷化玉率先冲上前,用铁锹砸开结冰的车门,徒手掰开车窗玻璃,手指被划伤也浑然不觉。解救出伤员后,他又带头搬运散落的蔬菜。这场持续了6个小时的救援,为司机挽回损失20余万元。救援结束时,队员们的防寒面罩早已结满冰霜,睫毛上挂着冰碴,就像一尊尊“冰雕”。殷化玉在担任马鬃山清障救援大队副中队长期间,累计实施开展救援任务550次,成功救助受困人员946人次,为人民群众挽回财产损失6000余万元。2024年,他带领的团队荣获“全国高速公路优秀救援团队”称号。
敢于创新的“科技齿轮”
2024年起,公航旅集团倡导“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闲置利用”。针对部分路段碎石煤渣抛撒物多、路面保洁难度大的问题,殷化玉带领团队展开自主创新,利用闲置废旧发电机组,改装成车载式路面清扫吹风机,能有效清除尘土、杂物等,在路面保洁中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他又增设车辆充电、强制启动等功能,遇突发事件,改造后的设备还能提供紧急救援,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单机节约成本可达12万元,成为日常养护管理的得力助手。同时,他提出“6+2”模块化管理新模式,为职工配备不同颜色专岗袖章,明确岗位职责,发挥高效协同作用,持续擦亮“救援”与“养护”品牌。
永不生锈的“信念齿轮”
11年间,殷化玉先后获得“高速公路马鬃山清障救援大队先进个人”、甘肃公航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2025年“春运先进个人”等荣誉。“共产党员就该像永不磨损的齿轮,组织需要在哪里就出现在哪里。”这是殷化玉在支部党课上的发言。一本泛黄的《岗位操作手册》,记录着殷化玉的成长,收费员的微笑服务规范旁标注着学习笔记,机电图纸上粘着元器件实物标本,救援应急预案里夹着司乘人员的感谢纸条。当被问及频繁转岗是否影响职业发展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共产党员的‘专业’就是服从需要,群众的满意才是最好的职称。”如今,在G7京新高速公路上,殷化玉和他的队友们依旧坚守一线,全力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上一篇:梨园谱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