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慧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的活跃力量。当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地获得融资,就会进一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有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正式实施,其在“投融资促进”一章对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作了多项规定,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依据法律法规接受符合贷款业务需要的担保方式,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银行”)研究院(研修中心)副院长宋效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这表明国家将推动构建和完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有序扩大业务合作,共同服务民营经济组织。此外,该法律引入金融机构责任条款,将倒逼银行开发信用贷款产品,降低民企融资门槛。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设银行于3月份发布了《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了16条具体行动措施,希望为民营企业提供“优先配置 精准直达”的金融资源支持。
6. 2万亿元!这是截至2025年2月末,建设银行的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透露,建设银行将致力于触达更广泛的市场主体,力争到2027年末,为各类民营经济主体提供的融资规模不少于8万亿元。
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将有哪些举措?宋效军表示,建设银行将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力度,针对民营企业差异化需求,提供“场景化+定制式”的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做好科技型企业“股贷债保租”综合金融服务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银行创新推出了“科创贷”,联动政府为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推动优化知识产权质押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拓烯科技是一家生产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的企业,其填补了我国高端聚合物材料领域的空白。而在2020年,拓烯科技还面临着融资困境。拓烯科技财务总监张凯隆说:“当时金融机构更看重财务报表而非技术前景。”
建设银行浙江衢州分行一改传统的“看砖头、押厂房”的信贷思维,走访中国科学院论证技术可行性,调研下游龙头企业评估市场空间,建立动态专利价值评估模型,经过3个月调研,为拓烯科技首期授信2亿元。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特点,衢州分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将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纳入授信考量,逐步将授信额度提升至8亿元。目前,拓烯科技带动形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3月14日,建设银行江苏苏州分行为某民营上市科技企业办理的并购贷款放款,此次贷款的并购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银行为该企业并购贷款授信1.9亿元,期限8年,为科技企业并购注入长期资金的“活水”。
并购贷款已成为建设银行服务科技金融的抓手,借助企业估值引擎和“技术流”“投资流”企业评价工具,增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的可获得性。截至3月初,建设银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
尽管金融机构在不断探索,但中小微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少合规足值的抵质押物等问题,仍面临融资难题。宋效军建议,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关键是通过标准化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民营经济投融资发展需要借助标准化数据,降低服务半径成本,提高边际收益,重新构建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机制,达成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此外,他认为,可以通过搭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集成工商注册信息、纳税信用等级、社保缴纳记录等多类核心数据,通过跨部门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建立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触达。通过开发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之间的数据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能提升数据共享效率,还能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