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马不停蹄的施工作业,尚东阁小区地下车库大修改造提前完成。
地下车库年久失修,是朝阳区管庄乡尚东阁小区的“老大难”,推进维修工作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太多了。修复车库期间,业主的车挪到哪儿去?小区更换过至少3家物业单位,地下车库的测绘报告在交接中早就遗失了,没有确切的图纸怎么报工程预算?最麻烦的是,维修经费该从哪儿出?属地乡政府、丽景苑社区和小区业委会如何突破重重难关?记者前往调查。
地库大修迫在眉睫
尚东阁小区建于2009年,楼院里有两栋居民楼,地下车库共有107个车位,这些车位的产权已由小区开发商卖给了业主。十来年后,地下车库的破损问题日益严重。地面坑洼,车辆进出颠簸,在地库里行车甚至都能“暴土扬尘”。在社区工作人员和业主的记忆里,物业曾多次应急处理,但修得远没有坏得快。到2019年,地下车库仅靠小修小补很难再维持了,除了路面的各种毛病外,又加上了漏水的问题。随着投诉的业主越来越多,地下车库的大修迫在眉睫。
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为了解决地下车库的大修问题,社区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多达25次,却没能商量出可以实施的方案。难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维修的钱从哪儿出。在此后的几年里,诸多难题都没有实质性的推进,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各方商量能否物业出一部分,但是随着物业单位打“退堂鼓”,这个计划最终也没能实现。
“公共维修资金能不能用?”有业主提出这一建议。起初,相关各方并不看好这个主意,因为小区共有502户业主,使用车库的只有107户,动用公维金很难得到大多数业主认同。“要是只动用这107户业主的公维金呢?”业主提出的这一变通办法,成了解决难题的“钥匙”。
属地职能部门开始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却发现本市并无先例可借鉴。这个办法可不可行,程序该怎么走,属地向朝阳区房管局求助。2024年,社区依托议事协商平台,组织物业、业委会、车主代表召开专题会议,朝阳区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到现场答疑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当时房管局的指导意见,“谁受益谁分摊”的大方向是可行的,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要确认责任主体,还要有一份地库的测绘报告,以确定分摊比例。
动用部分公维金维修地库
“责任主体原本应该是物业,由物业来申请,但当时还有个小插曲。”社区工作人员说,小区更换物业频繁,当时的物业单位是第三家,在地库大修的节骨眼上,这家物业单位也面临着撤出、交接等问题,很难成为责任主体。情况棘手,小区业委会和属地管庄乡共同挑起大梁,根据区房管局的建议,业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管庄乡政府代表107位产权车主成为申请公共维修资金的主体。
解决了申请主体的问题,接下来要突破测绘报告的难题。《尚东阁小区地下一层车库测绘报告》原件是制定车库修复方案的基准,原件遗失了该怎么办?这时,小区业委会再次发挥关键作用,在北京市住建委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平台递交了查询报告的申请。“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对居民诉求非常重视,业委会很快拿到了整套复印件。”社区工作人员说。
随着难题一个接一个被攻破,相关各方在团结中更多了一份默契。2024年7月,地下车库的大修工程正式启动。为给107位车主的车辆找到临时停车的地方,丽景苑社区工作人员到多个相邻的社区去沟通。最终帮助这107位车主找到了周转车位。
施工单位也尽最大努力保障施工作业。在“七下八上”的降雨集中期,施工单位合理调整施工节奏,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提前让车主用上了焕然一新的地库。
治理亮点
仅动用产权车主而非全体业主公维金的办法,对于社区乃至相关各方来说都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公共区域设备设施老化、破损是新老小区都将面临的问题。尚东阁小区“谁受益谁分摊”的思路,无疑为破解类似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职能部门、属地街乡还是小区业委会,各方力量协同配合,缺一不可。本报记者 景一鸣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