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永昌 通讯员 彭心怡
“车子停得到处都是,骑电动车拐个弯都心惊胆战。”五月的阳光铺满平湖市曹桥街道孔家堰村村部,77岁的赵咬根坐在“驻网办事”工作人员对面,声音里带着几分焦急。
“我们初步商量了,停车难这个问题能解决。”听见工作组成员的答复,一阵微风吹过,赵咬根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工作组说话算数,这几年村里路面修复、垃圾清理等大事小事都给解决了。
近年来,曹桥街道积极探索“驻网办事”制度,以“问题在一线解决、幸福在一线升级”为理念,让作风之变有效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赵咬根的故事恰是其中一个生动注脚。
百姓幸福“提上来”
赵咬根是生活在孔家堰村王家汇自然村落的一位老党员,他见证了村里小楼拔节、轿车穿梭,却也被狭窄村道的停车乱象困住了脚步。“每逢节假日或红白喜事,车辆挤上田埂、堵住路口……”赵咬根说,这些问题成了村民们心照不宣的“老大难”。
对面的村党总支书记张雪明和街道干部袁康等人听得认真,笔记本上“停车场规划”“路基拓宽”几个字被画了圈。“路边有户人家翻建到农民新社区了,那块800平方米的空院能改停车场。”“村集体只有一半面积,还得和住户协商。”“地面硬化方案我带了初稿,下周就能入户沟通。”你一言我一语间,赵咬根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而当赵咬根挥手告别时,在距离他3公里外的马厩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工人们正在进行装修施工,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可以开放了。
此前,因场地限制,马厩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需求。“在去年初的一场‘驻网办事’中,有网格长反映了村民们的意见。”马厩村党支部书记姚健说,在与工作组的对接中,村里很快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用于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看着新中心一点点成型,村民见我就夸。”姚健的话,道出了群众对作风转变的直观感受,也印证在曹桥街道各个村。夜幕降临,野马村的村民从反映路灯问题到解决问题,只用了7天时间;开火做饭,百寿村61户农户全面接通天然气,仅用了100天时间……2024年以来,曹桥街道“驻网办事”制度共收集意见建议371条,办成群众诉求358件。作风的韧性,藏在干部记录民意的沙沙声里,更落在群众舒展的眉梢间。
干部脚步“沉下去”
从结果的角度回望,“驻网办事”受益于民,也缘起于民。
2023年,曹桥街道基层治理存在着村社规模扩大、矛盾复杂化等特点,年轻干部“人到心未到、事多办不实”的情况也有发生。“农民自建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曹桥街道村镇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袁康说,当时很多农户都有建房想法,但因涉及土地指标、资金保障等问题,再加上缺乏集中协调机制,村民跑来跑去也得不到答复,导致问题解决周期长、群众满意度低。
如何在高效解决问题中让干部“多出力”、群众“少跑腿”?当年底,曹桥街道开始试行“驻网办事”工作制度,通过每月首个周六集中接访、现场办公,将分散的民意诉求转化为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问题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首场“驻网办事”就顺利解决了农民自建房的问题。
“我们经过‘驻网办事’研究,决定选址孔家堰建设锦绣雅苑一期,规划了96户农户自建房,覆盖了孔家堰、百寿、野马、马厩、严家门等村民的建房诉求。”袁康说,随着项目顺利进行,“驻网办事”也成为曹桥街道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作风的韧性,从来不是一时的热情。曹桥街道将223名干部编入10个工作组,每两周至少走访一次网格,并将专职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网格内部力量转化为信息采集小组,结合日常走访、地毯式走访,通过集中“驻网办事”接待,改变了以往群众“多趟跑”、村干部无法高效解决问题的被动局面。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驻网办事’工作制度逐渐在基层落地扎根,这是一项双向利好的工作。”在曹桥街道党委组织员、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姚韵燕看来,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破解难题,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干部能力,减轻了基层负担。
谢雨潇是曹桥街道党建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马厩村“驻网办事”工作组的联络员。从最初依赖材料报表到独立协调道路硬化、共享单车投放等民生项目,她在“驻网办事”中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脚下生风”的蜕变。
“第一次跟着群众在田埂上开会,才真正明白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只有脚踩泥土才能找到答案。”谢雨潇觉得,从“办公室”走向“田埂头”,这些锻炼是作风建设最生动的实践课堂。
经济发展“更高质”
“现在有了咖啡吧和路演室之后,也给我们平时工作提供了一些便利。”在曹桥街道智慧谷,浙江天极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的小李十分开心,他没想到自己反映的问题解决得如此迅速。
在不久前的一场“驻网办事”中,工作组了解到企业关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软需求”。秉承着“问题在一线解决、幸福在一线升级”理念,工作组与园区管理部门迅速行动,在“人才之家”增设了书吧、咖啡吧、路演室等多个功能空间,满足了园区企业需求。
作风的韧性,也体现在服务企业“开疆拓土”的担当上。将服务触角从“村口院落”延伸至“厂区车间”,“驻网办事”制度正以联动化模式解决发展难题。
“比如某项政策出台后,我们就在‘驻网办事’平台征求企业在政策落地中的共性问题。”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陶建明说,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朝着“好中向优”前进更需提高效率。
今年初以来,曹桥街道在每月最后一周选定一天为“驻企业商圈接待日”,86家规上企业被纳入7个专属网格,36名干部化身“企业管家”,整合公安、税务等部门资源,将企业执法、营商服务、反诈宣传等融入“一张网”,动态更新企业痛点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包”。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100余条,办结率超95%。
不久前,在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驻网办事”正在进行。针对企业发展难题,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多部门进行现场会商,当场敲定了解决方案。“这样的上门服务,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姚韵燕说,无论是“村口解民忧”还是“厂区谋发展”,变的是服务场景,不变的是“围着问题转、盯着实效干”的作风底色。
如今,“驻网办事”工作制度框架正影响着平湖的基层治理模式。“前段时间,我们印发了《平湖市‘驻网办事’工作制度》,全面推开‘驻网办事’工作。”平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