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唐山市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
为新就业群体带来更多服务
5月17日,在路北区吾悦广场工会驿站内,快递员正在休息。 本报记者 师 源摄 近日,在玉田县“暖新食堂”内,外卖骑手正在取餐。邓宏达摄本报记者 王育民 师 源
“常年风吹雨淋,身体难免寒气重,今天来参加义诊,还免费喝到姜茶,真是暖胃更暖心!”日前,在唐山曹妃甸区举办的一场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义诊活动中,快递员杜彦超被深深感动。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大量新就业群体。去年以来,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推出系列暖“新”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
目前,该市已打造友好开发区、楼宇、商圈、市场、校园、社区等服务新就业群体六大友好场景935个,开展“暖新冀益”活动300余场次,建立“暖心驿站”499个、“司机之家”10个。
上门送健康
方便又贴心
“移动体检车来啦!”近日,唐山市总工会移动体检车开进顺丰速运唐山丰南中转场,为新就业群体上门提供便捷的健康检查,帮助他们详细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到医院体检,工会把体检服务送到公司来,项目全面,真是方便又贴心!”完成体检后,快递员薛珊说。
根据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此次体检项目特别设置了肺部CT和腹部彩超,以应对快递员和外卖员因长时间户外工作而可能出现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风险。
为织密服务新就业群体保障网,今年,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总工会、市卫健委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义诊活动,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健康管理水平。
目前,唐山已有14个县(市、区)为新就业群体开展义诊服务,开展45次,28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义诊,涵盖内科、牙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等多个专业领域,直接受益的新就业群体人数逾3200人。
“新就业群体服务着百姓生活,他们的健康应该得到重视。”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立国说,开展暖“新”义诊活动,能让新就业群体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有效提升,增强健康意识,更加注重日常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同时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在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下,有效降低疾病风险。
开展暖“新”义诊不是终点,而是“健康护航”行动的起点。下一步,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将联合相关医疗机构,针对腰椎康复、心理疏导、饮食健康等方面问题,持续为新就业群体带来更多健康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敞开大门”一通百通
放好电动车,拿出配送件,骑上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进入大门……5月15日中午,送餐高峰期,记者在丰润区万润府小区看到,外卖骑手有了进入小区的专属交通工具。
仔细观察,这并不是普通的共享单车,每一辆车上都挂着“小哥专车”的牌子。
原来,像万润府小区这样的封闭式管理小区,一般不允许网约配送员骑电动车进入。针对这一问题,丰润区联系共享单车企业,投放共享单车作为小区内使用的“小哥专车”,并协调物业为骑手设置电动车专用停车区,引导骑手文明骑行、有序停放,打通配送“最后一百米”。
为破解外卖员进门难、停车难等问题,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与社区、物业、平台企业沟通,达成一致,为新就业群体绿色通行保驾护航。
在此过程中,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该市747个社区,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报到备案,登记身份信息、填写联系方式、注明工作区域,健全信息台账,精准开展对接服务。探索推动平台企业和物业签订“文明出行行为公约”,加强对骑手的教育管理,制作明显身份标识,规范新就业群体行为举止,遵守小区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协调住建部门对物业安保人员进行培训,结合社区提供的新就业群体信息台账和身份标识,依规核验、开门指路。
为确保始终向骑手“敞开大门”,唐山市通过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让绿色通道“一通百通”。其中,将“骑手体验日”活动作为各县(市、区)两新工委、物业行业党委党日活动的规定动作,邀请党员干部代表和业委会成员进行送餐体验,了解骑手的实际困难,倾听工作需求。推行“公益骑士”计划,引导骑手担任“公益志愿者”,参与社区规划建设,优化人车分流方案、社区通行规章制度。组织顺丰、圆通、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建立平台企业协商恳谈会制度,全面统计分析骑手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薪金奖励补贴、劳动安全保护、文明意识提升等方面共商服务举措,协调解决通行问题。
在遵化市,许多外卖骑手佩戴着一张写有姓名、电话等信息的“遵小哥”暖心卡。有了这张卡,不仅社区门难进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骑手还能享受歇脚、就餐、就医等服务。
服务一群体,温暖一座城。遵化市与多家饭店协商开设暖心食堂,为外卖骑手推出5元、10元“满意餐”;联系10家医院设立就医绿色窗口,免费为外卖骑手处理伤口。
开平区通过发放“小哥码”确保骑手一路畅通,并协调物业提供免费自行车、手拉车等,保障小区内部出行安全;玉田县利用骑手晨会时间,组织交警开展“你送服务,我送安全”文明行驶宣讲活动,外卖员、快递员群体交通违法数量大幅下降;路北区针对园区、学校、医院等大型封闭场所,推动设立智能外卖柜、暂存点……如今,在唐山,各式特色服务让骑手进门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建设骑手驿站
安一个“温暖的家”
日前,曹妃甸区首个户外骑手驿站在南堡经济开发区投用,成为外卖骑手休息、充电、补给的好去处。
据了解,该户外骑手驿站由曹妃甸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南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建设,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配备了多功能水吧、手机充电站、应急药品箱、餐食加热、一次性餐具、书报杂志等设施,重点解决骑手们“手机没电无法接单”“雨雪天气无处躲避”“身体疲惫无处休憩”等问题。
依托骑手驿站,南堡经济开发区党委进一步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设置“红色读书角”,方便流动党员和商户党员学习借阅各类书籍资料。同时,由“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派驻党建指导员,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为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唐山市坚持协调联动,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协调推进、业务管理部门各负其责、乡(镇、街道)社区(园区)属地具体落实。其中,建立了由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等10部门联动的新就业群体会商机制,定期研讨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办法,并成立由快递、网约配送等新业态企业组成的党建联盟14个,完善组织设置和服务管理等机制,发挥新就业群体“内联外通”的协调联动优势,实现大事要事共商、资源信息共享、党建活动共办。
在此基础上,唐山市积极拓展“幸福唐山”App志愿服务平台,培育“三包三联”“社区365零距离服务”等6个社会治理工作品牌,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事务,促进其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互动,增进社会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情感认同。
以温度回报温暖。在唐山,不少快递员和外卖骑手已成为街道、社区的“流动哨兵”——哪位独居老人需要帮忙,小区有哪一处井盖松动……他们发现问题后,都会及时反馈给社区,积极参与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