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新冠又来了?普通人到底需不需要担心?如何做好防护呢?
流行变异株致病力继续下降
根据中疾控消息,目前的新冠病毒流行株以XDV变异株的分支NB.1.8.1为主,其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但致病力未见显著变化,重症率未超过2024年峰值。
去年5月,中疾控在全国新冠感染疫情情况通报中首次提到XDV变异株。同年7月,XDV变异株成为当时的优势毒株。
从症状来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目前阳性率虽高,但重症率呈低位运行。本轮感染大部分人症状较轻,主要是中低程度的发热、咽痛、咳嗽。年轻人一般3至5天就能缓解,老年人可能要5至7天。
李侗曾提醒,老年人中免疫力低下的、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仍然有重症风险。肿瘤晚期、器官移植、免疫严重下降的人群也有重症风险。儿童病例中,小儿急性喉炎、肺炎等并发症需警惕。
从地域分布来看,根据中疾控数据,本轮南方省份新冠阳性率略高于北方省份,或与南方气候潮湿、人口密集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有关。
普通人无需过度担忧,但这3类人要注意
专家表示,这波“反弹”不是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而是常规流行节奏中的一次小高峰。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以下。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相对较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但这3类人要注意防范:
1.60岁以上老人。
2.有基础疾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3.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其中,家中有老年人的需注意,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出现症状,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于本轮新冠疫情流行的成因,有分析指出,关键因素之一是人群免疫屏障的减弱。上一轮大规模感染(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消退。
同时,今年年初的流感相对低迷,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腾出了空间。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整体免疫防线有所松动。
新冠与流感是否会同时感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新冠或流感有同时感染的可能,但这种情况较少,不常见,无需太恐惧。在新冠和流感同时流行的情况下,如出现症状,仍需要进一步检测到底是新冠还是流感,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彭劼强调,确诊新冠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可显著缩短病程。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早期使用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
若未能及时就医,可临时服用退烧、止痛药物减轻不适。关于“特效药好不好开”的问题,彭劼表示,目前各级医疗机构都配备了足够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确诊患者凭医生处方可以顺利获取。
最后,友情提醒,随着5月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增加,各类病原体也进入了活跃期,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加!日常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在人群密集场所,应正确佩戴口罩。
记者 张洁茹 李璞
上一篇:一位家庭医生的“甜蜜”守护
下一篇:重温历史 弘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