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冯淑媛与老人合影。医院供图
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长冯淑媛的随访包里总是装着一支血糖仪、一叠健康手册,还有一段关于”代管”桃酥的暖心故事。这背后,是一位家庭医生对社区居民健康的执着守护。
2024年12月,谢爷爷和黄奶奶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住院治疗。作为管床医生,冯淑媛发现谢爷爷的足趾已出现早期糖尿病足症状。出院时,她果断为老两口办理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添加其儿子微信,“血糖达标只是第一步,足部护理绝不能松懈!”冯医生反复叮嘱注意事项。
12月底,谢爷爷病情加重,冯淑媛迅速启动医联体转诊程序。治疗期间,她每日跟进病情;待谢爷爷回家后,又为他办理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换药、监测指标。三个月后,谢爷爷的足趾保住了,各项指标也逐步达标。
然而,黄奶奶的“甜蜜隐患”却悄然浮现。一次随访中,冯淑媛发现奶奶因心情放松常偷吃零食,餐后血糖飙升至15.1mmol/L。她没有生硬说教,而是轻握奶奶的手耐心劝导,“您看爷爷遭的罪,咱可不能重蹈覆辙呀!儿子每天提心吊胆,您舍得让他操心吗?”最终,黄奶奶主动交出私藏的桃酥,与医生约定“血糖达标才能‘解锁’零食”。
从此,每周随访成了“查岗日”——测血糖、查零食柜、听爷爷“打小报告”。老两口在互相监督中逐渐养成健康习惯,儿子也终于舒展眉头。
“慢性病管理是'持久战',既要专业,更需走心。”冯淑媛说。她总说,家庭医生的职责不仅是开处方,更要成为患者的“健康管家”和“心理盟友”。面对老年患者,她用方言拉近距离;针对家属焦虑,她通过微信实时答疑;发现患者抵触检查,她以“小测试”“小挑战”化解心防。
记者了解到,就在前段时间,冯淑媛随访包里,桃酥已还给黄奶奶,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血糖达标后祖孙三代的合影。这张照片,定格了健康,更定格了医患之间最珍贵的信任。
“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的守门人,更是温情的传递者。”冯淑媛说,“数据达标是结果,但过程中的每一句叮嘱、每一次陪伴,才是打开健康之门的密码。”
在幕府山社区,像谢爷爷一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冯淑媛用她的专业和真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爱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庭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