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李栋)滏阳河畔,白鹭翩跹起舞;整洁的乡村小径旁,白墙灰瓦的农舍错落有致。2025年以来,峰峰矿区以“绣花功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生态修复、民生保障与乡村治理,一幅“绿意盎然、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作为资源型老工矿区,峰峰矿区以“全域治理”理念破题,构建“四到位”整治格局,开展“四全面”攻坚行动,实现人居环境的蝶变跃升。数据显示,全区累计清理积存垃圾2443吨、生活杂物837处,拆除违章建筑16处。同时,对腾退空间进行高效利用,建成“三园”10处、停车场4处,昔日的“垃圾山”华丽转身为乡村“风景线”。在河湖生态治理领域,128名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清理河道17公里,疏通垃圾460立方米,如今滏阳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西大沟更是荣获“河北省五星级幸福河湖”称号 。
“厕所革命”与“饮水安全”工程同步推进,尽显民生关怀。截至目前,今年已完成540座户厕改造,年度任务完成率达37.63%;农村公厕实行“定人定岗”精细化管理,确保设施完好率保持100%。在饮水保障方面,全区构建起多水源联调、全流程净化体系,通过强化重点水厂水质监测、推进管网升级改造,让“放心水”源源不断流入千家万户。峰峰镇村民王大妈感慨道:“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用水方便快捷,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创新长效机制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区级领导包保督导、三级网格化管理、“百企帮百村”等模式协同发力,全年动员5100余名干部、1.4万群众参与整治行动。峰峰镇推行“党员包户”“评比制度”,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并将环境维护纳入村规民约,实现从“一时净”到“持久净”的转变。
“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峰峰矿区在巩固现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已擘画好下一步攻坚蓝图:持续推进垃圾“随产随清”、违建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建立“发现问题—精准整改—长效巩固”的闭环管理机制;深化“人居环境 + 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一品一播”,以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乡村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如今的峰峰乡村,青砖黛瓦与绿树繁花相互映衬,洁净巷道与“三园”景观相得益彰,一幅“环境美、产业兴、治理优”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加速铺展。这场“永不停歇”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已然成为峰峰矿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