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陈博雅
在采访的最后,李东翰向记者展示了这10年间的实验笔记。纸张已经微微泛黄,边缘也出现了轻微磨损和翘角。这10年间的无数次实验被叠入纸张的褶皱中。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笔记,像是抚摸着自家孩子的脸庞。这些微微卷起的纸张,不仅记录着数据与公式,更沉淀着科研人最炽热的执着。
从研究初期每天只能读懂半页文献的困顿,到后来发布权威论文的从容,这片充满未知的领域,李东翰带领团队成员用无数次失败和无数次日夜坚守才凿刻出了点点星火。
科研没有现成的道路,这群人的故事就像在无人区的贫瘠土地上种出麦田,虽然播种也不一定有收获,但当第一株麦苗破土而出,便预示着整片麦田的可能。如今,年轻的新成员接过了科研“接力棒”,实验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优化方案也在白板上逐渐成形。他们调试仪器的专注身影,与李东翰从前俯身研究的模样重叠交织。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在氟橡胶领域深耕,坚守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
采访结束后,看着正在忙着实验的团队成员和满是设备的实验室,我突然明白,真正的“科研麦田”,本就该生长在曾被视为不可能的地方。科技创新的征程中,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李东翰团队这样的科研人员,在无人涉足的领域默默付出,我国众多核心技术才能得以突破,中国的“科研麦田”才会迎来金色的丰收。
上一篇:“以虫治虫”防治林业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