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
丰子恺漫画并不以讽刺、滑稽见长,而是体现出更多的文学性,尤其是诗意。这既缘于他在日本游学时受竹久梦二的影响,更与他深爱中国古诗词有关,此外,他还有意识地视漫画与散文为“孪生兄弟”,表现形式有别而已。丰子恺漫画的文学性还体现出其他诸多要素,如情节化、故事色彩等。这是因为丰子恺作画追求“意到笔不到”,许多藏在画面背后的是一则则生动的故事和生活情趣。正如俞平伯对丰子恺漫画的评说:“‘看’画是杀风景的,当说‘读’画才对,况您的画本就是您的诗。”
必要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阅读作品。以郑振铎解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为例,他在《〈子恺漫画〉序》里说:“他的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立刻引起我的注意。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时所得的印象,较之我读那首《千秋岁》(谢无逸作,咏夏景)为尤深。实在的,子恺不复写那首古词的情调而已,直已把它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图了。”郑振铎的解读,让读者知晓此画借用了谢逸的《千秋岁·咏夏景》诗句,又能明白丰子恺将诗的意境转化成现代人的聚散场景,继而也被画中的“仙境”所迷。如此艺术功效,按夏丏尊的说辞,这些描写古诗词句的小画是一种“翻译”:“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现一次。”
在目前可见的几种关于丰子恺漫画解读的书籍中,杨子耘、杨朝婴编著的《丰子恺漫画课:读懂外公的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是有特色的一本。所谓特色,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画中“诗意”,有别于其他编著者单纯的感悟,而是既关注原典,又结合具体作画意图,做到了溯源和阐释的结合。其次,该书中所选之画,不仅是人们熟知的代表作,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一般人不易见到的,这就更须给予背景的介绍。最后,由于丰子恺漫画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描绘对象其实就是家庭中的成员,本书编著者作为丰子恺的外孙和外孙女,他们自身受到过丰子恺的关爱,对丰子恺的家教、生活点滴甚至家族琐事都有切身的了解,得益于此端,解读也就有了切肤之感。以上特色,可谓独辟蹊径,却也正是以“读”画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