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彤彤
清晨的边疆大地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边,聂新辉卷起裤腿踏入棉田,指尖轻轻拂过翠绿的棉叶。“聂教授!这么早就来了!”听到喊声,她回过头,笑着打招呼。
聂新辉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几年来,她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棉花分子育种的辉煌篇章。日前,聂新辉获得了第八届兵团青年科技奖。
2007年,聂新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任职,带着分子遗传学的专业知识扎根兵团。面对新疆棉花产业长期依赖传统育种技术的困境,她敏锐捕捉到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点。在实验室的荧光显微镜与棉田的测距仪之间,她带领团队建立起新疆首个棉花品种分子指纹图谱。
作为兵团科技特派员,聂新辉团队几乎每个月都要从石河子到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等地进行农业技术帮扶指导。他们深入南疆围绕“机采棉品种及配套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示范推广”重点帮扶三师四十四团、四十九团及五十一团,建立长期科技服务团队,开展科技支农、乡村振兴服务,指导全疆棉花种植生产示范1200余万亩,每公顷增收6000元,创造经济效益7.2亿元以上。
除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聂新辉还针对南疆畜牧业发展需求,推广“纤油饲”兼用型低酚棉花综合应用项目。“我们基于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低酚棉,进行示范推广,解决动物饲料供给不足问题,促进棉花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在四十四团永安镇原种连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地里,聂新辉的学生何宇琦手持新型试剂条,仅用3分钟就完成抗虫蛋白检测——这项与企业联合研发的技术,将传统半个月的检测周期缩短为“田间即时诊断”。
科研围着产业转,成果贴着地皮长。多年来,聂新辉团队联合培育棉花新品种12个,其中,华新103、新陆早79号、新石选122等品种累计推广600万亩以上。
在学生们眼中,聂新辉就是科研路上的明灯。何宇琦清晰记得聂新辉说过的话:“既要看得懂电泳图谱,也要读得懂农民眼里的期盼。”
从实验室到棉田,从科学的基因图谱到职工的灿烂笑脸,聂新辉用18年光阴将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让棉田开出朵朵“科技花”儿。
下一篇:李璐:用心守护患者的光明“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