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继峰股份(603997)披露2024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公司当年由盈转亏5.67亿元,同比暴跌378%。欧洲子公司格拉默业务整合带来高额一次性成本,加之毛利率下滑,成为亏损主要推手。
同时,乘用车座椅业务快速扩张,虽暂未盈利但被视为未来增长支柱。
营收小升,利润大降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提及,继峰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2.55亿元,同比增长3.17%;归母净利润-5.6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同时,继峰股份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7亿元,同比下降83.64%。
亏损主因拆解:海外子公司格拉默重组成本高企
继峰股份在回复中称,格拉默整合过程中产生的一次性费用,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金额达3.89亿元,包括欧洲区人员结构优化导致的一次性费用1.42亿元、出售格拉默旗下全资子公司TMD LLC的100%股权一次性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47亿元。
此外,公司产品结构性变化同样影响了继峰股份2024年的利润变动。报告期内,受欧洲宏观经济疲软影响,格拉默营业收入合计下降16.19亿元,降幅达9.14%。在收入规模下降的情况下,部分固定成本未能实现同比例快速压降,导致毛利率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年报问询函中还提及,2024年末,继峰股份商誉账面价值为15.77亿元,同比减少10.39%,占净资产比重达33.93%。上述商誉减少部分即为格拉默经营性资产中分配归属于TMD LLC及其子公司的商誉。格拉默在年度净利润及毛利率显著下滑的背景下,并未进行商誉减值。
继峰股份认为格拉默净利润下滑,主要为上述提及的处置子公司、裁员等特定事项影响。通过处置亏损子公司、人员优化降本等措施,将提升格拉默盈利能力。
同时,受欧美进入降息周期,中国地区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影响,减值测试采用的折现率显著下降,商誉减值风险进一步降低。
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快速增长,成主要增量引擎
与海外格拉默营收下降对应的是,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的快速增长。
2024年,继峰股份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实现销售收入31.10亿元,较上年增加24.55亿元。鉴于乘用车座椅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该业务板块于2024年实现盈亏基本平衡。尽管乘用车座椅业务的高速增长显著提升了集团整体销售收入,但尚未对集团利润产生实质性贡献。
继峰股份2023年的乘用车座椅业务仅有一个量产项目,而2024年则有3个项目顺利进入量产阶段。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已累计获得定点项目21个。其中,4个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继峰股份称,该些项目在2024年量产后仍在进行产量爬升,并预计在2025年度达到预计产量,届时,相关营业收入将进一步上升。此外,2025年度预计将有8个项目进入量产阶段,乘用车座椅业务营业收入将有望进一步大幅攀升。
偿债压力与财务风险并存
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快速增长,《财中社》发现,继峰股份下半年收入高于上半年收入,应收账款规模增加较快。
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46.62亿元,较年初增长26.64%,主要系2024年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形成期末应收账款余额16.64亿元。假如剔除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应收账款,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9.98亿元,202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2.95亿元,2024年末较年初减少9.03%。
继峰股份前五大客户的合作业务有4家为乘用车座椅或内饰,仅一家为商用车座椅、乘用车内饰。前五大客户集团应收账款金额形成时间集中在0-3个月,占比87.97%,形成时间3个月到1年的应收账款占比11.92%,1年以上应收账款金额较小,占比0.11%。
截至2024年年末,继峰股份的流动比率为1.19倍,资产负债率为75.82%,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加重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叠加短期借款压力,同期,公司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含一年内到期部分)账面余额合计为68.65亿元,公司面临一定的债务偿还压力。若公司及相关客户经营出现波动,特别是公司资金回笼出现困难时,可能使得公司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
公司称,在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其稳定的供应链和优质的产品带来的议价能力与整车厂开展商业谈判,将毛利率下降的不利因素传导至下游客户。也可以通过其大量集中采购的优势在下游客户回款延迟时与上游供应商分担现金流的压力。
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渗透,国产技术进一步提升,原有外资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下降和消失,以及比亚迪、理想、蔚来、极氪、领克等国产品牌的销量继续上升,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配套需求增加。继峰股份同样处于产品结构性变化阶段,公司能否真正抓住此次浪潮,需持续关注。
整体来看,继峰股份2024年在格拉默整合阵痛期承压明显,短期内财务风险仍需关注;但乘用车座椅业务逐步放量,或为中长期打开增长空间的关键。
(文章来源:财中社)
上一篇:调研速递|燕京啤酒接受超百家机构调研,业绩增长与品牌规划成焦点
下一篇:CBN丨China's first RRR cut in 2025 takes effect, while social financing improves in 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