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为了深化水上交通管理服务与行政执法协作,全面排查航道和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航道设施、通航秩序、船舶航行安全以及各类水上作业活动监管,提升协同治理能力,5月12日至14日,安徽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会同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组织淮河航道局、沿淮五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淮河干线航道联合巡航巡查,取得了预期效果。
本次联合巡航巡查覆盖淮河干线航道(三河尖—红山头)全线,安徽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安排2艘航标船,从航道保障基地同时向上下游出发,与沿淮各市交通执法机构执法船艇在其辖区航段汇合,共同开展辖区航段巡航巡查。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巡查,一是航道设施检查,包括航道标志、标识是否完好、清晰,有无损坏、移位等情况;查看航道护岸、护坡等设施是否稳固,有无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对航道内的助航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二是通航秩序监管,重点检查船舶是否按照规定航路行驶,有无超速、超载、违规追越等违法行为;清理整治航道内的碍航物,如渔网、渔具、漂浮物等,保障航道畅通。三是船舶安全检查,检查船舶证书是否齐全有效,船舶适航状况是否良好,船员配备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船舶消防、救生、防污染等设备设施是否完备并处于良好状态。四是涉航作业监管,对各类水上水下作业和活动进行检查,核实施工单位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施工过程是否符合通航安全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
行动首日,安徽交通广播台记者通过“安徽交通运输”官方抖音账号开展现场直播,与广大关心支持安徽水运事业发展和水上交通安全的网友在线交流,线上解答网友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共有5.4万余人参与直播互动。行动期间,共出动人员50余人次、公务船艇11艘次,巡查淮河航道378公里,复位调整航标位置3处,开展船舶安检1艘次,清理碍航船舶2艘。对桥梁未设置桥涵标、导助航标志错误及桥梁检修篮位于通航孔上方等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将联系桥梁管养单位处理,并持续跟踪整改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