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朗普拟议的行政命令生效,罗氏能否为此前宣布的在美国进行的重大投资提供资金将受到质疑。
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此举引发全球制药业的动荡。欧洲各国政府正在研究这项行政命令的潜在影响,欧洲制药企业则担心此举将影响他们在美国的投资计划。
最新发出警告的是瑞士制药巨头罗氏。欧洲当地时间5月14日,罗氏表示,特朗普关于药品定价的行政命令威胁到该公司计划在美国进行的500亿美元投资。罗氏当天股价下跌近2%。
罗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特朗普拟议的行政命令生效,罗氏能否为此前宣布的在美国进行的重大投资提供资金将受到质疑。”罗氏上个月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创造超过1.2万个就业岗位。
辉瑞高管也于近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称该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可能受到政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担忧不仅因为药品“降价令”,也与美国拟对进口药品征税相关。
特朗普已经表示,如果制药商不降价,他们可能会受到关税的打击。上个月,特朗普启动了一项针对药品进口的调查,并计划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药品进行征税。
特朗普本周还称,美国将不再“补贴”外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他认为,全球其他国家长期以来都在享受美国高成本医疗体系的红利,他将不再允许其他国家“搭便车”。
在美国,药品价格由复杂的医保谈判决定,涉及介于制药商和医疗保险公司之间的“中间商”公司,这些公司因抬高成本受到批评;而在欧洲,没有这些“中间商”,药企有直接与政府谈判的系统,因此药价也更低。
诺华公司当地时间5月14日表示,正在美国和欧洲倡导必要的改革,包括减少药品“中间商”的作用,并纠正欧洲药品大幅偏低的定价。但公司同时强调,这些讨论需要时间,预计近期不会有任何变化发生。
阿斯利康最新回应称,该公司支持更公平的全球药品成本分摊,但这些变化必须以避免扰乱患者护理或扼杀创新为前提。
德国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德国在法定医疗保险和制药行业之间就药品价格谈判方面拥有明确的框架。
丹麦工商业和金融事务大臣莫滕·博斯科夫计划与丹麦的制药商会面,讨论特朗普最新行政命令的影响。他表示:“美国造成的不确定性对世界不利,丹麦制药公司是世界顶尖的,对丹麦经济至关重要。”
在特朗普的这项“降价令”中,丹麦制药商诺和诺德公司的GLP-1类减重药司美格鲁肽也成为了被“精准打击”的重点。
白宫官员称,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尤其关注美国售价较全球高出最多、医保支出价格最高的药物。鉴于GLP-1药物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可以合理预期这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近期,药企已经在推动减重药价格下调,对于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诺和诺德和礼来都开始以每月约500美元的现金价格直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