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岚皋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利用“云上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借贷纠纷和一起租赁合同纠纷。干警充分运用民法典释法说理,算好“经济账”的同时,算好“感情账”,修复当事人友谊,促进社会和谐。
在该系列案中,原告龚某与被告晏某某本是朋友,2023年6月,由于资金紧张,被告在原告处借了2万元。同年11月,被告又因承包工程,租赁了原告的自卸车,到约定支付期限后,被告未偿还借款和租金,原告每次催要,被告总是推脱,无奈之下,原告通过线上立案诉至岚皋法院。
岚皋法院立案庭受理后,首先电话联系了被告,向被告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有关法律条款,并向其普及法律流程,以案释法,警示不履行法定义务将承担的法律后果。被告认识到自己不履行约定的错误,当即向原告偿还了5000余元。同时,干警也了解到,被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经济困难,前往新疆务工,有积极偿还债务的意愿。
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承办干警帮助被告理清欠款金额,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及偿还能力,引导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另一方面,干警主动联系原告,告诉其被告实际生活、经济情况,引导理性权衡权益实现方式,争取一定的宽限期。
由于原、被告都在外地,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干警采用线上平台“云上法庭”开展最终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干警帮助双方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链接彼此情感联系,引导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不易。经过调解,原告主动提出放弃利息、违约金等诉讼请求,被告也主动承担起诉讼费,双方打开心结,握手言和,对调解方案予以确认,仅用时30分钟,案结事了。
为巩固调解效果,干警还为两名当事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知识,警示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交往还是商业交易,都要遵守民法典规定,这样可以不仅会减少很多矛盾,也会使友谊更加牢固,合作更加长远。
一直以来,岚皋法院坚持“如我在诉”理念,在法律框架下寻求法、理、情融合矛盾纠纷的最优解。该案中,承办法官释明民法典的法律规定、修复双方情感、强化源头治理,既算好了“经济账”又算好了“感情账”,助推了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下一步,该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源头治理、实质解纷,运用多元调解手段和智慧科技,权衡好法律尺度,传递好法律温度。
作者:李文浩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