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近期,北京地铁5号线发生的一起辱骂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61岁的赵某峰因邻座农民工衣着沾灰,便恶语相向,一句句“跟要饭似的”“穿这么脏到这挤”如利刃般刺向对方,也刺痛了大众的心。
在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着一套顽固的身份评估逻辑。从衣着定价人格,到拿职业划分三六九等,再到用消费能力定尊卑,社会似乎陷入了一条无形的身份鄙视链。就像赵某峰仅仅因为对方是农民工,衣服沾灰,就轻易抛出侮辱性言语,仿佛身着洁净衣物就站在了道德与身份的制高点。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星巴克驱赶休息的外卖员、威海小区禁止外卖员乘电梯,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身份标签”在作祟,人们被简单的外在特征定义,失去了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身份优越感一旦失控,就会引发一系列荒诞行为。某些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权力或地位,就容易患上“身份认知障碍”,把公共场合当私人领地,把服务人员当下属使唤,把普通人当情绪垃圾桶。赵某峰被扒出曾是管理上千人的领导,或许正是这种过往的权力经历,让他在地铁这一公共空间里,也试图延续那种高高在上的“领导瘾”,将自己的意志和偏见强加于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优越感正在社会中扩散,从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羞辱外卖员挑战”,到相亲角大妈宣称“月薪不过3万元的男性,在我眼里不算人”,当贬低他人成为获取优越感的捷径,文明社会的底线也在一步步被侵蚀。
然而,在这场冲突中,也有温暖的光芒。一位背帆布包的姑娘勇敢地站了出来,一句“我愿意和他坐一起”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在沉默中默认歧视逻辑的人。她的举动证明,这个时代正在孕育“反踩踏式正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用行动对抗冷漠,郑州暴雨时用铲车救人的司机、重庆山火中背着背篓送物资的村民,他们都是在平凡生活中挺身而出的英雄,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平等与尊重的价值。
事件发酵后,全网对赵某峰的谴责以及对被辱骂农民工的力挺,揭示出一个真相:真正的高贵,无关身份与外表,而在于灵魂的纯净与善良。北京地铁辱骂事件,是一场社会文明的X光片,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偏见与傲慢,也照出了善良与正义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撕下身份标签,以平等之心对待他人,每一个为生活竭尽全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扎西巴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