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 黄琳燕)5月14日,南京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启动活动在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发布了《南京市残疾人基本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南京市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等4项惠残助残政策。
据介绍,去年3月,市残联在全省率先制定《南京市残疾人基本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今年,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和相关服务政策的调整情况,市残联牵头汇编梳理了2025年版《目录清单》,在去年基础上新增了6个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七大类46项基本服务项目。《目录清单》具有“兜底+普惠”,服务更加高效;“提标+扩面”,保障更加精准;“户籍+常住”,供给更加均等;“部门+机构”,协同更加有力等四大特点。在这些基本服务项目中,有多项服务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另一项政策《南京市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围绕“医疗保障、康复救助、特殊教育、就业服务、托养照护、社会包容”六大领域,用四年时间,做好“四个衔接”,解决“四类问题”。为落实这一方案,今年,市残联联合卫健、教育、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开展“六大行动”共计20项活动,从早期筛查与干预强化行动,到机构规范与质效提升行动、康教互融与重点推进行动,再到就业支持与托养照护行动、公众宣传与家庭赋能行动、融合关爱与社会支持行动,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搭建了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关爱支持体系,切实提升残疾儿童及家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速,老龄和残疾人口重叠的特点对统筹养老机构和托养机构规划发展、资源共享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市残联、市民政、市财政三部门联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试行)》,率先尝试利用养老机构现有床位资源收住重度残疾人,为“依老养残”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或其他照护机构。此项政策在全国属首创,实现了养老资源和残疾人托养资源的整合贯通,有效盘活存量养老资源,“养老+助残”协同发展,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缓解“老残双困”家庭照护压力。
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市残联系统还将围绕“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实际,开展100余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时代扶残助残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包括市残联主办的助残日启动活动、残疾人游泳和旱地冰壶比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展示、残疾儿童才艺表演,以及国企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5项活动;市残疾人五大协会结合各类别群体特点,开展生活重建训练营、安全科普活动、典型事迹征文比赛等活动;各区、街镇结合区域特色,将举办90余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