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批市场,承载万家烟火。
从一颗土豆的AI溯源之旅,到3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集群的精准温控;从商户指尖完成的远程交易,到消费者扫码即知的食材“前世今生”。这座尚未开业的智慧农批市场,宛如一枚蓄势待发的“智慧芯片”,将用看得见的智慧,让南昌人的“菜篮子”拎得更稳、吃得更安心。近日,记者走进南昌洪旺智慧农批大市场,揭开这座“高科技”农批市场的神秘面纱。洪观新闻记者 黄欢 文/图
创新设计助推高效交易—— “双首层+车板交易”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
坐落于新建区武功山大道与西外环高速交会处的南昌洪旺智慧农批大市场,规划用地429亩,是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江西省供销数字物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市供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项目严格遵循三星级绿色物流标准设计,作为南昌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承载着城市生鲜保供的重要使命。
市场大门处,“南昌洪旺智慧农批大市场”的鲜红标识格外醒目。步入东区主入口,20米宽的环氧地坪通道向前延伸。区别于传统农批市场的逼仄巷道,这里更似一座现代化物流枢纽,空中连廊串联起二层交易区,创新打造出少见的“双首层”立体格局。
“市场采用国内领先的双首层设计,大幅提升商铺使用效率。商铺进深15米,每栋建筑两端配备5吨级大型货梯。市场实现客货分流,内部环状道路设计,20—50米宽的道路让商户装卸货更加便捷。” 南昌西部物流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成亮轻敲钢结构立柱,金属回声在空荡的市场里格外清脆,“这片是交易区,那边蓝白相间的建筑物是加工区,我们的冷库投入使用后能实现-25℃到15℃的分区精准温控,赣南脐橙、鄱阳湖水产都能在这里享受定制化保鲜服务。”
钱成亮介绍,市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新建区武功山大道(320国道)以北、洪旺大道东侧,距南昌西站10公里,车程约20分钟;距昌北机场40公里,约30分钟车程。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有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提升生鲜配送效率,形成1小时保供圈和6小时经济圈,辐射超3亿消费市场。
作为响应国家“数商兴农”战略、投资25亿元打造的区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智慧农批综合体,南昌洪旺智慧农批大市场规划建设31万平方米智慧交易区,配备3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集群,实现生鲜全品类覆盖,集冷库、检测中心、加工中心、配套商业等功能于一体,提供全品类一站式批发服务。
农批交易进入“数字时代”——
“一码溯源+智能终端”重构产业链
智慧农批的“智慧”究竟体现在何处?“我们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将实现商户销售数据、库存情况、农产品溯源信息等一键查询。” 钱成亮向记者介绍道。
相较于传统农批市场,南昌洪旺智慧农批大市场实现数字技术全链条覆盖,构建“一云多端”数字体系,赋予产品“一码溯源”功能,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打造全链条服务矩阵,集成信息咨询、智慧物流、金融服务等多元功能。
“我们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系统’,涵盖智能交易、数字调度、质量追溯等五大核心功能。” 钱成亮展示系统操作界面时表示,市场正式运营后,采购商可通过线上平台就能完成电子结算,数字调度系统依据实时车流、货流数据,自动规划最优运输路径,降低物流成本。
针对行业信息化率低、冷链覆盖率低、质量追溯率低的痛点,南昌洪旺智慧农批大市场以创新思维破局。聚焦数字赋能,凭借黄金区位优势,构建覆盖中部6省的冷链物流网络。
未来,依托洪旺全国合作基地资源,市场将为省内农贸市场提供 “直采直供” 服务,降本增效;通过智慧调度系统,协助各地市场解决季节性滞销或短缺问题,稳定区域价格。“以前进货全凭经验,损耗率高。要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供需趋势,损耗率肯定能降下来。” 已签约入驻的蔬菜批发商刘老板对数字化管理充满期待。
除基础功能升级外,市场还将积极探索产业新业态。未来,市场内将设立“直播基地”,孵化“新农人”,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农产品定制、电商直播等业务,推动传统批发向价值服务链延伸,形成“前端生产+中端流通+末端服务”的产业协同体系。同时,建立“分区管理+智能调度”标准化体系,运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人车货动态优化配置,打造良好市场生态。
市场运营托举“城市烟火”——
“3000个岗位+200亿交易额”展现民生担当
“市场全面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量达248万吨,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直接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钱成亮表示,作为江西省重点民生工程,市场肩负“平急两用”使命,平时服务南昌及周边6500万人口生鲜供应,应急时可作为物资储备中心,增强城市保供韧性。
招商现场,来自省内外的商户络绎不绝。“这里地处各大经济圈中心,6小时就能辐射7个省会城市,物流优势太明显了。再加上市场的冷链物流和智慧管理,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刚完成签约的山东客商程先生说道。
今年以来,南昌西部物流产业有限公司招商团队分赴各地,积极对接大型农贸产品采购商。目前,市场招商进展顺利,意向入驻商户中蔬菜类占比约75%,水果类约20%,其余生鲜品类约5%。
谈及未来规划,钱成亮透露,将依托3万平方米冷链仓储和加工干仓集群,实现电商订单24小时极速响应,达成“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高效配送。依托全省基层供销合作社网络,与江西及周边200公里内农产品基地深度合作,形成“产地直采—冷链运输—平台销售”一体化闭环。联动周边农业产业园,构建“生产—加工—仓储—电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市场还计划成立行业协会和采购商联盟,推动数字赋能上下游产业,三年内建设成为年交易额500亿元、辐射中部6省48市的国家级骨干市场;创建国际冷链枢纽,搭建省进出口公司和省级供应链平台,力争年进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培育数字农批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数字化农批标准实践,输出“洪旺模式”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