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 吴严林
我从学校刚毕业几年,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日常开销大,想办法省钱才是上策。爱看书的我,常常逛老街的夜市,二手书摊是我消遣的好去处。花上几十元就能买上许多本爱看的书籍。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对二手货来了兴趣。
西方谚语,别人的垃圾自己的宝。我从买二手书中深切体会到。我坚持选择买二手的物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因为自己喜欢收藏一些“老古套”,有限的资金经常被我用到了极致,所以生活上能省就省。
给女儿买的自行车是破烂厂买的,装了个刹车和支脚,就能骑行。车子是橘红色的,女儿还是挺喜欢的。到了六年级,车子太小也旧了,女儿把她的坐骑推到了破烂厂处理了。因为自己的精打细算省下许多,常常感到很开心。家里的电脑结婚时候买的,朋友推销用最好的配置,花了6000多元买下(半年的积蓄,肉疼)。2016年到了小女儿出生,经济更加拮据,电脑速度慢了,需要更换。我的二手思维又在作怪,花了500元换了台二手电脑,经济实用。
买惯了“老古套”,我一心只算商品的折旧率怎样。我心想:唯独古玩是没有保质期,越放越有价值。所以用二手的思维,怎么看电子产品都是不划算的,汽车也是。妻子说我是被古玩迷了心窍,正宗的老夫子。我的车子是二手的,拿到手办好证才几万元。我时常算小账,代步工具要多少钱好,能跑得动,能遮风挡雨就好了。车子其他都好,唯一的缺陷是颜色我不怎么喜欢。自我安慰:红色喜庆,得舍有度方能开怀自在。因为追求经济实惠,选择的余地自然受限。老爷车开着挺好,因为自己的车技不是很高,有时来点剐蹭也不是很心疼。风雨同舟一起度过,二手车照样开着舒服。
家中到处都是我购置的二手货。二手的桌子,折叠木制的,用起来方便。孩子们要写字随时可以支开,不占地方。二手的椅子,铁质的框架,结实但皮革有点破,妻子是个手巧的人,从网上买来面料自己换上。物尽其才,这是最好的选择。老电视机坏了,我没有买新的。从二手货市场淘得一台八成新的电视机,好用又经济。孩子们又看上动画片了,用得好就行,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依然执着。
周末常常去旧货市场淘书,那书全新的整袋躺在地上。称斤卖,破烂厂老板刘大哥有点赚头就满足。熟悉之后,经常先看后付钱。“小兄弟,没几本,不用多少钱,先拿去看,下次再付钱。”多么爽快的老板。我经常在他那里淘到二手的好东西,缝纫机头,海鸥牌的落地电风扇、铜脸盆、铜勺子、铁凿子和角尺等篾匠、木匠师傅的工具。许多不起眼的东西,我觉得都是值得把玩的好东西。看看这些二手工具感慨有些行当怕是要消失了。
二手货在家里随处可见,家人觉得我用得其所没有反对,我藏宝间充斥着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二手老物件,书房中陈列着二手书,我不觉得二手的东西碍眼,反倒觉得经过手手相传的东西,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检验。端起龙泉青瓷语录杯,仔细品读“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工匠的精益求精,中间不知经历多少个二手拥有者。
爱惜这些承载美好的二手器物,完好地来到我面前,何其有幸。我的二手情缘来自生活,来自爱好,也来自“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