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到长安大戏院又看了郭玮演出的《锁麟囊》,这一场依然是票告售罄,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美轮美奂的精彩演唱再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至今我已经记不清郭玮演过多少场《锁麟囊》,只知道每次演出都令我有常演常新之感。每次坐在台下,我也会边看戏边把即时感受通过微信发给她,有一句写一句。每次散戏后,她也会很快打电话过来征询意见,上来的第一句话总是问“您看今天还行吗?”由此我想,人就该在这样的不断总结,甚至是通过必要的自我否定来获得日益的进步。
这次演出有几处亮点值得一议。
首先是服装。程派的服装自有特点,样式、花色讲求高雅,不落俗套。但因设计之初是为程砚秋先生本人量身定制,而程先生身形比较高大,故相对身型较瘦的传人若完全照搬,就容易适得其反。郭玮身型修长,女孩子、美人肩,如一味地取深(色)找瘦(形)也不合适。因此,她参照赵荣琛、王吟秋等前辈的经验,重做了浅颜色的新服装,使舞台形象更显丰满、亮丽,增强了自己的特色。
其次是唱念。常说“学习程派需要做学问”,程派精深的艺术造诣决定了学习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条件,尤其需要学而不懈。不仅要有丰富的音乐修养,还要通透相关的音韵知识。程腔的讲究不只在“腔”上,如赵荣琛先生就尤其强调“字”,而这个“字”的内涵又非常丰富,是唱念功法的重要内容。我母亲(李文敏老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吐字的训练,如尖团字、上口字要求一定要念得真着、准确,不能不严谨。倘若吐字训练不够,就会严重影响演唱的质量和效果。郭玮在学习上一直踏实认真,能做到谨守师训,一丝不苟。如一些撮口字的念法是有难度的,但她通过认真、仔细的练习,掌握得很准确,唱念都很规范,很显细致,彰显了程派艺术的独特风格。
再如“朱楼找球”的身段。现在“找球”很多存在着“离题太远”的问题,不少年轻的后学者追求火炽,水袖翻飞,满台奔驰,实际上与剧中情境和节奏多有不符。对此,郭玮很有定力,没有受此影响,坚持演戏演情,把握住环境、情绪的准确性,合情合理地使用眼神、身段、水袖,切情、圆顺地展示技巧,收到了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获得了观众的肯定。
还有“团圆”中最后西皮流水“这才是人生难预料”的“团场”表演。这是个载歌载舞的收尾段落,既不宜拉着队伍简单地走圆场,也不能不顾人物身份和关系随意改、添姿态,令观众产生歧义。郭玮的表演做到了使唱腔与身段相合、表演与情境相合,薛湘灵与赵守贞的三番行礼还礼显得不急不慌,节奏稳妥,收到了亲切、和谐、连贯、圆满的艺术效果。
郭玮的舞台形象秀丽甜美,如她演的《春闺梦》女主张静婉,被认为是最符合剧作诗意的理想形象之一。但她从未满足于“靠脸吃饭”,而一直认真、严谨地在功法上下功夫,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艺术上不断成熟,已成为当今程派传承的中坚力量,我说她“学程已入道”,真非溢美之词。
近年来,赵旭师兄为郭玮操琴伴奏,唱与琴丝丝入扣,珠联璧合,也凸显了高水平伴奏对演唱发挥的重要辅助作用。 文/王硕 摄/野川
上一篇:美食飘香背后的人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