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赵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内蒙古广袤大地,从东到西,穿越呼伦贝尔草原,进入静谧苍茫阿拉善,各族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优良家风遍拂北疆大地。
“呼伦贝尔最美的时节是七八月,那时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一片宁静的绿海,微风拂过,泛起阵阵柔波。”骑着马的图门与儿子呼日一边巡查边境一边说,“爱国爱家、守边爱边,就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从我的爷爷开始,我们一家三代守护边境,这条守护之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图门是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的护边员,从图门爷爷那代开始,他们就扎根在这里、守护在这里,接力守边,累计巡边10万余公里。
“家中妻子的支持和体贴就是我奋斗的动力。”阿拉善盟阿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查拉格尔嘎查的格日勒图说。敖登、格日勒图是普通牧民,丈夫格日勒图常年跑运输,妻子敖登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她的善良和勤劳让家庭充满温馨。
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2018年,夫妻二人从城市返回牧区生活。他们利用牧区优质资源,改造建设标准化饲养棚圈,引入现代化机械设备,发展现代畜牧业,带动牧民兄弟姊妹共同增收致富。如今,他们周边家庭幸福,邻里和睦,大家齐心奔向幸福之路。
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家庭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爱国爱家……内蒙古积极绘就家风文明、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和谐画卷。
各级妇联组织以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抓手,深化家庭文明创建行动,激励广大家庭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礼遇最美、致敬最美,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凝聚投身建设自治区两件大事的巾帼“家力量”。目前,全区共涌现出自治区级及以上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2000余户,已累计寻找爱岗敬业、民族团结、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多个序列的最美家庭近13万户。
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专业素质精、责任心强的骨干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共育模式等,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自治区妇联充分发挥引领服务联系职能,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奋力推动全区948万户家庭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凝聚巾帼“家力量”,让优良家风浸润心田,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
同时,自治区妇联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引领广大妇女做廉洁自律的好干部、当廉洁家庭的贤内助;反对天价彩礼、弘扬婚育新风;开展绿色家庭创建,引领广大家庭从点滴入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北疆……
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妇联成立了117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0019个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88个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和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年均服务家长800余万人次。
“天下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已经深刻铭记在北疆大地每个人心中,融入血脉、生生不息,每一个家庭同心同力,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贡献“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