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书琴
新大众文艺的基本特征是大众创作、大众共享,这与民间文艺具有天然的同构性。当前,科技变革加速,传播媒介多元,海量民间文艺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其参与人群、生产方式和创作成果都呈现诸多新意。
人,是新的。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人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民间艺术家、网红博主、非遗达人,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创作者在国内外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另一方面,高学历人才成为民间文艺新生力量,北京“面人郎”郎佳子彧、道明竹编杨隆梅、苏绣姚兰等一批青年才俊,从各行各业奔赴民间文艺。
艺,是新的。在创作目的上,民间文艺越来越面向文化消费需求而非“闭门造车”;在内容上,不断突破地域风格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在创作组织上,“传承人+企业”“企业+农户”等方式聚合起不同主体的创新力量。
传播,是新的。口口相传变为触达手机屏幕的融媒传播,来自创意设计公司和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也为民间文艺的转化创新提供条件,促使民间文艺成为新大众文艺的“源代码”和文化创新的“IP库”。比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白蛇:浮生》和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就前所未有地显现出民间文艺当代转化的巨大潜力。
新大众文艺和民间文艺,都让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的主角。一定程度上说,新大众文艺是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象和结果。民间文艺将以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新大众文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作者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