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维生素D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隐形守护者”,它通过促进钙吸收,助力骨骼发育、预防佝偻病,并影响免疫、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然而,我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问题普遍,7岁以下儿童缺乏率约14%,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今天,记者请南京市秦淮区妇幼保健所牟静怡医生来教家长需掌握的科学补充维生素D的指南。
何时开始补?补多少?
1.足月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补充,0—1岁每日400IU,1—18岁每日400~800IU。
2.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后1周内每日补充800IU,3个月后调整为400IU,1—18岁每日400~800IU。
3.特殊情况:若维生素D缺乏,即血清25-(OH)D水平<30nmol/L,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增加剂量(如2000IU/天),1—3个月后复查。
需要补到什么时候?
至少持续至青春期:最新《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建议补充至青春期。
长期补充更佳:青春期后若户外活动少、饮食不均衡,或生活在高纬度、多阴雨地区,可终身补充。
三大常见误区,家长需警惕
误区1:随意增减剂量或中断补充
维生素D为脂溶性,过量可能蓄积中毒(如每日摄入超4000IU持续数月);而间断补充易导致缺乏,影响骨骼健康。
误区2:依赖食物或阳光获取足够维生素D
食物来源有限: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低,仅靠饮食难以满足需求。
阳光合成不稳定:受季节、纬度、防晒措施等影响。例如,秋冬季节或高纬度地区紫外线不足,儿童皮肤合成量显著减少。
误区3:认为“补钙=补维生素D”
钙的吸收依赖维生素D,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若仅补钙而缺乏维生素D,钙难以被有效利用。
如何监测与调整?
定期检测:通过血清25-(OH)D水平评估营养状况,理想值为≥50nmol/L。
安全剂量:日常补充400~800IU属安全范围,无需担心中毒。中毒多因长期超量摄入(如每日超2万IU)或误服大剂量。
通讯员 牟静怡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