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出席国新办民营经济促进法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共同出席。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部省际工作会议在福州举行
5月8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福建省会同48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在福州召开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部省际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研究下步重点工作,推动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走深走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人会见巴西财政部国际事务副部长、经济与财政事务副部长
5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会见巴西财政部国际事务副部长罗熙丹、经济与财政事务副部长德雷曾德。双方就气候治理国际形势、中巴(西)生态转型与绿色低碳领域合作、2025年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加征关税解决不了美国经济失衡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轩发表署名文章《加征关税解决不了美国经济失衡问题》,文章指出,美国政府无视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巨大利益,自称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受害者”,以解决贸易逆差、缓解财政压力和推动制造业回流为由,将关税“武器化”,对其他国家极限施压,违背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背离世界经济发展实际,本质是单边主义和强权霸凌。事实上,美国从现行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中获益明显,“乱开药方”“内病外治”解决不了美国经济失衡问题,只会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也将损害世界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是美国人民的“悲歌”
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轩发表署名文章《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是美国人民的“悲歌”》,文章指出,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下降0.3%,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美国政府大幅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继续逐步显现,将大幅抬升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引发失业风险和收入下降,民众切身感受的“经济痛苦指数”将显著上升,最终受害的是美国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美国政府无视百姓生计、民生疾苦,将关税手段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不仅无法“让美国更强大”,反而严重影响民众生活,奏响了美国人民的“悲歌”,最终只会自食苦果。
美国单边关税措施充分暴露美式霸权的粗暴和虚伪
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轩发表署名文章《美国单边关税措施充分暴露美式霸权的粗暴和虚伪》,文章指出,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推出包括所谓“对等关税”在内的一系列单边关税措施,是典型的贸易霸凌行径,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严重扰乱国际经贸秩序,导致世界经济陷入巨大混乱和不确定,自身经济运行也受到强烈冲击。美国政府系列单边关税措施充分体现了其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心口不一的虚伪本质,已经严重破坏了美国国家信誉和主权信用。面对越来越大的内外部压力,美方多次表态希望就关税问题与中方进行谈判。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美方应深刻反思调整,加快以实际行动纠正贸易霸凌行径,回到以平等协商方式妥善解决经贸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
美国芯片药品等领域关税严重影响全球科技交流发展 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轩发表署名文章《美国芯片药品等领域关税严重影响全球科技交流发展 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文章指出,近年来,以芯片与药品为代表的高新科技领域,正成为美国政府推行单边主义与科技霸权的重要战场。4月14日,美国政府再次操弄“国家安全”话术,悍然对医药与半导体产品进口发起贸易调查,毫无掩饰地为加征关税铺设舆论与法律通道。科技不应沦为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应被强权操控为维系霸权的武器手段。任何执意将科技体系“阵营化”“武器化”“政治化”的行为,都是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基础,撕裂国际合作的基本共识,将本应服务全人类的技术力量引向封闭、对抗与分裂,最终只会走向自我孤立与战略失败。
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包含夯实专项信用报告数据基础、明确适用对象和应用范围、畅通专项信用报告查询渠道、建立专项信用报告跨省互认机制、完善信息异议处理机制和强化工作任务落实等六方面内容。
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专家解读文章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赵鹏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提升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构筑坚实的法治基础。对此,《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报告,客观反映了我国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绩。
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专家解读文章之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表示,《报告》是对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集中展示,展示了我国改进提升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举措,我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报告》呈现出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改革导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突出效能提升、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突出企业有感有得、以“制度—执行—效果”为逻辑,突出落地见效等四方面亮点。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专家解读文章之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黄汉权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方共同发表署名文章《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从进入市场、要素保障、经营环境、纠纷化解、企业退出等方面,全面、准确、详细介绍了我国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进展及成效,是各界了解中国营商环境的有益参考。
努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专家解读文章之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聚焦经营主体关心关切,充分生动地展示了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成效。报告内容丰富翔实,既专业又易懂。通过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更好的营商环境”之“更好”,正在以三方面的“更”体现出来——一是更系统:秉持系统观念,作出多维度努力,二是更可预期:让“预期”焕发生产力,三是更精细:“更好”来自于“更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