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各大上市车企的业绩呈现明显分化,汽车行业内部洗牌加剧,头部车企与尾部阵营的业绩差距进一步拉大,而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技术的突破则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比亚迪 营收利润双丰收,全球新能源龙头地位巩固。业绩表现: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增长逻辑: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显著,五大品牌覆盖全细分市场;技术研发投入142.2亿元,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等创新技术;海外市场扩张加速,全年目标销量80万辆。
●上汽集团 改革深化带动利润回升。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1408.6亿元,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扣非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长逻辑:降本增效与组织架构调整;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汽车,整合研发资源提升效率;智己等新能源品牌逐步放量。
●吉利汽车 汇率收益助推净利润暴增。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389.37亿元,同比增长19.7%;净利润为28.47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长逻辑: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近50%,并且新能源板块已经实现全面盈利。银河品牌升级及“千里浩瀚”智驾系统提升产品力;出口销量近9万辆,全球化布局强化。
●长安汽车 扣非净利润暴涨,结构优化显效。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341.61亿元,同比下降7.73%;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增长16.81%。增长逻辑:第三次创业计划推进,聚焦品牌向上与数智化转型;阿维塔、深蓝等高端新能源品牌发力,计划年内推出激光雷达车型。
●赛力斯 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及车型,拉动净利润。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191.47亿元,同比下滑27.91%,但实现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240.6%。增长逻辑:今年随着问界系列产品持续迭代,成功抢滩20万—50万元高端新能源产品高地。其中,问界M 9一季度累计销量超2.3万辆,同比增长117.83%。
●长城汽车 转型滞后与市场失速使公司承受较大压力。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400.19亿元,同比下降6.63%;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降45.6%。问题分析:产品换代周期导致销量疲软,新能源布局落后于头部车企;直营体系建设增加成本。
●广汽集团 合资品牌拖累,首现亏损。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196.5亿元,同比下滑7.95%;亏损达7.31亿元,同比下滑159.95%。问题分析:合资品牌(广汽本田、丰田)电动化转型缓慢,自主品牌埃安与传祺面临竞争压力;促销投入加大侵蚀利润。
●北汽蓝谷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仍为负。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37.73亿元,同比增长150.75%;亏损9.53亿元,同比下滑159.95%,但毛利率-7.51%。问题分析:价格战挤压利润,规模化不足导致固定成本高企;与华为合作的享界S9有望改善市场表现。
通过上述车企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在政策红利与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高增长”与“强分化”并存的景象。一方面,伴随着新能源智能化趋势,头部车企纷纷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及车型,相较于此前靠量取胜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如今新能源产品盈利空间得到有效扩展,极大地拉动了厂家净利润。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总是将机会留给有所准备的车企。无论是比亚迪,还是上汽、吉利以及其他业绩不错的车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直面汽车产业变革,抓住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机遇,乘势而上。第一季度车企的业绩分化,进一步印证了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