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梅卡极(中青科协会员、广东省青联委员、广州极畅方程技术有限公司CEO)
编辑 | 陈晰
我是梅卡极,一名深耕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科技创业者。这些年,我带领团队从一间广东番禺的车库出发,走进肇庆国际赛车场的车间、登上国家级创新创业的领奖台。始终坚守两个信念——质量与创新,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底气,是我们实现自主创新梦想的根基。
创业初期,我们面对的是一条完全没有现成模板可照搬的“无人区”之路。在当时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尚未成熟的背景下,我们决定从最底层的架构出发,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纯电动轻量化通用底盘系统。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实验,而是一场关于“质量与创新”的极限挑战。
为了降低整车重量,我们选用了6061、7075航空级铝材作为底盘主材,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比传统选钢方案的整车重量至少下降了20%,并通过采用轮毂电机驱动方案,省去了传动轴、差速器和变速箱,大幅提升结构简度和整车传动效率。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我们实现了整车质量与性能的双重提升。
然而,轮毂电机带来的簧下质量过重问题,成为我们研发过程中的最大“拦路虎”。我带着团队反复攻关,先从材料入手,对电机进行轻量化设计,新材料的应用解决了约30%的过重问题;随后优化悬架系统,创新的内衬式结构又解决了30%;最后通过底盘整体轻量化、后倾角和束角角度调整、转向连杆长度的重构等,再解决了剩下40%。每一个百分点的改善,背后都是我们夜以继日的数据分析、实验室测试和实车路试,是对“精益求精”质量理念的笃行。
一体化电池包的研发,是我们闯关路上的另一场硬仗。当时市场整车主流仍采用油改电的简易结构替换式。结构松散、综合能效不高。我们创新提出模块化、标准化的一体化电池包方案,提升电池结构紧凑度和热管理效率,不仅增加了车辆续航,更为后期的换电模式打下基础。
2015年12月,我们成功研发出首个滑板式底盘和匹配的直通式换电系统样机。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巨额经费的投入,是我们团队在赛车场及路测上无数次试错,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每一次数据震荡下的质量考验。
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我带领团队参加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接受专业评委的严格审视,也收获了来自行业的掌声与肯定。“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轻量化通用底盘”项目,先后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金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17年,我们受邀在钓鱼台国宾馆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擂台赛并荣获冠军。我们的核心技术资料,甚至吸引了德国汉堡大学的关注,并通过商务部找到我们主动寻求合作交流。
截至目前,我们在电动汽车底盘、电机、一体化电池包及电控系统等方面已拥有30余项相关专利,其中包括国际 PTC 授权1项,核心制造工艺技术数十项,并开发出3款覆盖不同轴距、适配通用底盘的纯电动样车,累计完成超10万公里无故障路测,与多家主机厂和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所有这一切,离不开我们对“质量强国”理念的执着。在我看来,真正的质量不是靠检测出来的,而是靠设计、靠系统、靠每一位技术人员“咬牙不放松”的信仰铸就的。我们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定义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新基准;要用自主创新的成果,去赢得世界的尊重与信任。
新时代赋予青年更多使命。我们不再只是追赶者,而是逐步成为引领者。作为青年创业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坚持自主研发,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绿色能源、智能出行走向更深层次融合,在世界新能源舞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方案”。
质量强国,是一个目标,也是一场接力。我愿再用十年,把这块底盘打磨到极致,把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质量推上新高度。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5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