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50年来,双方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密切,对话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有声有色,多边协调卓有成效,中欧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欧关系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回顾中欧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合作伙伴。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伙伴。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问欧盟总部,提出中欧要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战略引领。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互动频密,多边外交同频共振,两大文明在维护自由贸易、捍卫国际正义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力量。
中欧相向而行有着坚实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中欧经贸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双方年度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0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贸易往来。科斯塔、冯德莱恩在此次贺电中表示,过去50年,中国实现历史上最快的持续经济增长。欧盟和中国建立起广泛联系,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为双方人民福祉和经济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欧合作带来新机遇。今年3月份,法国欧莱雅宣布在中国成立两大全新投资基金,聚焦中国美妆相关产业投资、孵化、科技创新合作;“五一”前夕,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宣布其在中国西部的首个产业生态中心正式在成都投运,丹麦丹佛斯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碳中和工厂在南京正式启用……欧洲企业用真金白银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欧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1.7%。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的智慧激荡中,在投资中国欧洲行的对接热潮里,中欧经贸的双向奔赴愈加强劲,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澎湃动能。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关键十字路口。世界在变,但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机遇远大于风险,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中欧都支持多边主义,都支持开放合作,这一追求没有变化。从共同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到共同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各项目标,再到明确反对“脱钩断链”,中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正的多边主义。
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对话,就能推动合作、办成大事。站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中欧双方应锚定伙伴关系定位,坚持对话合作的主导面,把稳互利共赢的主基调,继续做彼此尊重、相互信任、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携手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作者:郭 言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