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见习记者 于 宏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有力驱动下,外资机构纷纷来华展业兴业,积极申请设立券商,并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不过,外资参、控股券商业绩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部分券商凭借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例如,2024年有3家公司表现尤为突出,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也有6家公司同期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业绩表现分化
回溯2019年,当时外资券商在国内的经营业绩(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自2020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境外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通过新设全资子公司、增资控股合资机构等方式深度参与境内业务,与本土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与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监管部门同步完善配套政策,在牌照审批、业务创新、跨境协作等领域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对外开放举措落地见效。
2024年,外资机构进一步加快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布局步伐,通过新设券商、对合资机构增资、申请增加牌照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业务版图。目前,全行业共有16家外资参股、控股券商。其中,外资控股12家(包括外资全资5家)。
外资券商是我国证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外资、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众多外资参股、控股券商中,部分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亮眼,例如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港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16.68%;实现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11.3%。
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盛中国”)实力也较为强劲,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158%。
其次是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9.62%;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693.36%。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根大通中国”)紧随其后,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27.37%;实现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17.22%。
然而,并非所有外资参股、控股券商都能取得良好的业绩,也有多家公司2024年经营面临一定压力。例如,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净亏损7808.73万元)、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净亏损1.29亿元)、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净亏损1.35亿元)、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净亏损1.46亿元)、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净亏损1.62亿元)、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净亏损1.69亿元)等6家公司去年经营均处于亏损状态。
对2025年全年市场情况进行展望,摩根大通中国表示,基于交易量的大幅反弹和港股市场IPO数量的回升,看好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并期望资本市场相关支持性政策的持续落实为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公司将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努力引领国际资金投入中国市场,帮助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积极展业
当前,尽管外资参股、控股券商在我国证券行业中尚属“小众”群体,但凭借其母公司的全球化资源、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以及政策开放红利,外资参股、控股券商已成为我国证券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重塑的重要变量之一。
聚焦我国证券行业格局变化,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深化,中资券商既迎来了跨境业务相关机遇,也面临市场份额争夺、业务模式创新等挑战。另一方面,外资参股、控股券商业务版图正加速拓展,其展业领域已从投行、跨境服务等传统优势板块,逐步延伸至财富管理、衍生品交易、金融科技等创新领域。
在行业大力推动财富管理转型的背景下,外资参股、控股券商也积极把握机遇,多家公司实现了显著突破。其中,申港证券2024年净增客户1.47万户,截至年末累计客户数达13.23万户;净增高质量客户8200余户,截至年末累计高质量客户数达6.38万户,高质量客户占比由2023年末的40%提升至2024年末的48%;客户托管资产规模2024年末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31%。
同时,高盛中国2024年经纪业务团队积极把握业务机会、扩大客户覆盖面,经纪业务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此外,外资券商正不断强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例如,瑞银证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对冲基金和另类资产投资方案;针对超高净值、高净值客群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推出投资海外的系列方案,满足客户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与国内头部信托公司保持积极合作,满足客户资产保护、穿越代际的财富管理需求。
摩根大通中国则表示,未来将着力优化自营业务,积极推进新产品的申请和开发,构建更加综合平衡的自营交易组合;积极推进新策略的开发研究,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
上一篇:赏花经济增“留量”
下一篇:中欧合作为世界注入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