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每年的5月11日为世界防治肥胖日。儿童青少年也可能成为肥胖人群,而且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了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提醒,体重管理无关年龄大小,家长不要抱有“长大就能瘦”“长大再减也不迟”的幻想,及时干预才是对孩子健康负责的关键。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另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加以干预,6个月婴儿肥胖发展为成年肥胖的概率为14%,6-7岁、10-13岁概率分别增至50%、70%,而青春期的概率则高达约80%。同时,肥胖程度越高,最终发展为成人肥胖的概率就越高。
哪些原因引起了儿童青少年肥胖?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闫洁介绍,不良生活方式延续是重要原因。肥胖儿童常常有嗜甜食、重口味、偏食或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中也常有缺乏有效锻炼、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这就导致身高虽然长了,但体重仍然超标。”闫洁指出。
此外,脂肪细胞变大变多也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之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技师潘长鹭介绍,脂肪细胞好比一个个“小仓库”,专门用来储存能量,它们体积越大、数量越多,就越肥胖。脂肪细胞数量在青春期左右达到峰值,后面基本不再增长。与体重正常的孩子相比,肥胖儿童的脂肪细胞不仅更大,而且数量更多,等到成年后自然更易肥胖,体重管理的难度也必将大大增加。
肥胖会影响儿童长高。研究表明,肥胖女孩易出现性成熟年龄提前,男孩则相反,易出现性发育延迟,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此外,不少肥胖儿童骨龄超前,也会导致孩子最终身高受影响。”闫洁表示。
专家介绍,孩子在三个阶段最容易发胖,即婴儿期、学龄前期、青春期。闫洁进一步解释,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儿童生长发育、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家长要避免过度喂养,及时科学添加辅食。学龄前期的孩子咀嚼能力尚弱,容易出现挑食、偏食等饮食行为,也易有运动不足等问题。家长可通过绘本阅读、亲子食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孩子养成均衡膳食习惯。青春期是“第二个生长高峰”,也是肥胖高发期。孩子往往食欲大增,应保证均衡合理饮食,选择健康零食(如水果、牛奶、坚果),坚持运动,规律作息。家长要做好引导、监督与陪伴。
潘长鹭提醒,体重管理无关年龄大小,家长一定不要抱有“长大就能瘦”“长大再减也不迟”的幻想,及时干预才是对孩子健康负责的关键。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柳宝庆
上一篇: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在成都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