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在浙江丽水召开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现场推进会,钱江水利旗下松阳县农村供水运维中心成为县域统管信息化示范点,向全国各省市参会领导及专家展示农饮水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创新成果。
农村供水被视为乡村振兴中最具确定性的新赛道之一,但面临水源类型复杂、点多面广、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环境制约,造成工程建设、设施维护成本高企、水费收入难以覆盖成本等现实问题。钱江水利作为水务环保领域央企标杆,发挥农供领域“起步最早、链条最全、规模最大”的综合优势,构建“自研设备+智慧平台+标准体系”农供服务标准化产品体系,在农村供水领域开辟新赛道。
据悉,钱江水利已经逐步形成在农村供水细分领域的品牌优势,从浙江省逐步向周边省份拓展。目前公司已在福建、广东、安徽、湖北实现项目落地。
自研核心装备打通痛点难点
针对农村供水痛点难点,钱江水利以“产学研用”的创新生态,持续加大对农饮水运维核心设备的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钱水牌超滤PTFE(聚四氟乙烯)膜净水设备和精准加药设备,并在公司运营的单村水站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后续产品向全国市场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据公司方面介绍,从技术特点上看,该设备有效破解传统工艺应对雨后高浊度的难题。同时,设备运维成本低至每吨0.07元,并能够实现无人稳定运行,人员派出量减少90%。该设备目前已经在浙江三地117座单村水站实现规模化应用,日处理规模突破1万立方米。
基于自研关键设备,钱江水利对农村供水设施实施模块化集成设计。在丽水松阳县的供水设施改造中,设备占地面积较传统工艺缩减60%至80%,实现了“无新增占地”的突破,有效化解农村供水与用地矛盾的难题。
目前,钱江水利已在浙江金华建成农饮水技术实验基地,正在开展陶瓷膜短流程设备等12项技术攻关,逐步打造集实验、培训、实训、考核、推广为一体的农村供水技术中心,持续丰富技术装备的储备,同时为行业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平台。
数智化重构农村供水智慧运维
农村供水讲究“三分建,七分管”,高效、稳定的运行管理体系是单村水站可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钱江水利通过数字孪生及AI技术,构建了一套“全域物联、数字中枢、精准服务”的智慧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精细化治理模式,提升农村供水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公司以数智水站为中枢,部署涵盖“水源-水站-管网-用户”的全链条监测系统,同时辅以BIM、无人巡检等技术,依托全域物联形成集智能调度、移动巡检、应急抢修于一体的“端+云+链”智慧水务生态,达成“指尖治水”的现代化管护模式。基于强大的数智化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公司率先突破了农饮水传统的分散管理构架,因地制宜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建统管。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在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方面,钱江水利基于“全体系水务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基础,创新推出“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农村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目前,公司已经实现农村供水在建设、投资、工艺、运营、数据、品牌六个维度的全面标准化。2024年以来,公司陆续中标广东河源、福建莆田农村供水运维业务,在成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农村供水运维企业的基础上,实现全国化规模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