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四川成都以东的资阳,位于成渝经济圈几何中心,这片传承千年的“中国长寿之乡”,从“齿”开始书写着现代产业的传奇。2024年岁末,位于四川资阳高新区的中国牙谷以143家入驻企业、335项创新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绩单,宣告全球口腔产业新版图的成型。年均40%的增速背后,是这座西部小城用八年光阴演绎的产业跃迁神话。
战略突围
从农耕文明到产业文明的时空折叠
当全球产业转移浪潮“预”见中国式现代化路径,资阳给出了独特的解题方案。
资阳——这座既无港口优势又缺传统产业基础的川中城市,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支点,撬动起千亿级口腔产业集群的建设。自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战略落子资阳至今,“华西医疗+国资平台”的双引擎驱动,让中国牙谷产业园完成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的质变。
“跃”动的数字见证着这场产业革命的烈度:注册周期压缩60%、生产成本降低30%、产学研转化提速50%、审批效率提升70%……这种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催生出“全球每三颗隐形矫治器就有一颗资阳造”的产业奇观。2024年40亿元产值的背后,是覆盖口腔设备4大类60余种、口腔材料5大类100余种的完整产品矩阵,更是全球口腔产业链重构的时代注脚。
创新裂变
重构口腔医疗的技术坐标系
在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的恒温实验室里,纳米复合生物陶瓷种植体的研发已进入临床前试验。这项将骨结合周期缩短50%的革命性技术,不过是中国牙谷数以千计专利中的冰山一角。依托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创新核爆效应,“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产品转化-临床验证”的口腔产业链正在释放惊人能量。
中国牙谷的数字化转型在此展现出中国速度:AI诊疗云平台串联起数千家医疗机构,3D打印技术将义齿定制压缩至48小时,智能种植机器人以0.1毫米精度重塑手术标准。当种植体系统、数字化义齿等领域的专利量冲进全球前三。如今的四川资阳,中国牙谷这片6平方公里土地正在定义下一代口腔医疗的技术范式。
生态革命
构建产业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上,德国卡瓦与中科启航比邻而居的场景,恰是口腔产业新生态的生动隐喻。50亿元产业基金撬动200亿社会资本,6大专业园区构建的垂直生态,12个海外创新中心编织的全球网络,共同演绎着“四维生态”的融合之道。
这种生态构建的深层逻辑,体现在“三个转变”的战略升维:从产品输出到ISO国际标准制定;从制造基地到全球创新策源地;从产业集聚到生态价值输出。当种植体骨结合周期、隐形矫治器精度等126项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牙产业链话语权的转移已悄然发生。
站在冲刺百亿产值的新起点,中国牙谷的雄心不止于规模扩张。建设世界口腔装备材料标准创新基地的蓝图,暗合着全球产业版图重构的大势。传统三极(科隆、芝加哥、大阪)之外,中国牙谷依托14亿人口健康需求、完整工业体系和数字创新优势的“第四极”正在四川资阳崛起。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创新与科技自强的“同频共振”,足以在任何领域实现颠覆性突破。中国牙谷的故事,本质上是新时代中国产业创新体系的微观叙事,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健康产业链上的“资阳实践”。
(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