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日前,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瑞德利超薄超强高端电池隔膜制造项目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厂房钢结构安装和设备调试。据项目负责人张现行介绍,该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湿法隔膜生产技术,投产后将有效填补全市电池隔膜市场空白,年产值预计突破35亿元。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传统产业占主导的老工业区。如今,罗庄区探索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创新项目“招落一体”推进机制,将招商引资、政策研究、流程优化、服务保障等环节深度融合,变“接力赛”为“协同战”,项目落地周期从283天大幅压缩至140天左右,落地效率提升50%。今年一季度,全区新签约项目28个,其中包括2个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转型故事。
罗庄区立足产业集群布局,创新实施“产业链图谱+照谱招商”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匹配项目。园区负责人介绍:“我们围绕不锈钢、铝镁、日用瓷等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地图’,按图索骥引进填空型、补充型项目,不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去年以来,招商团队带着这份“作战图”十下南方发达城市,最终用完善的产业配套方案打动投资方。利用这种新模式,已经帮助罗庄引进了29个强链补链项目。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罗庄区开发“土地一体化应用平台”,整合零散地块、盘活闲置厂房,一季度累计盘活低效用地1040亩,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走进7个引领性产业园区,正在统一配套建成华为(罗庄)工业智能创新中心、园区创业孵化中心、工业共享污水处理中心、共享能源供应中心等服务设施。“过去企业入驻要自己跑手续、搞基建,现在园区提供全代办服务,大大缩短了投产周期。”罗庄区日用陶瓷协会会长、宏顺陶瓷董事长程国华的感慨,道出了营商环境的变化。目前,罗庄区正在火热打造“一园区一特色”的产业格局,集群效应逐步释放。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罗庄区委书记彭波介绍,该区创新推行“专班化运作+全周期管理”模式,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一个小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并建立定期研判、全程代办、“项目诊断”等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今年以来,全区已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等难题53个,推动26个项目开工、6个亿元项目投产。
罗庄区还打破传统串联审批模式,制定“招落一体”流程再造路线图,实施“事项前置+并联审批+限时容缺”改革。通过签约与清表注册立项、征地与多评合一、用地报批与规划设计、建设与多证联办、竣工与联合验收“五同步”机制,构建起项目落地的“高速通道”。还对31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监管,既保证了审批速度,又守住了质量底线。
从“广泛撒网”到“精准招商”,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从“多头跑审批”到“并联全代办”,罗庄区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以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质效双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鲁会莎)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