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系列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激发了民营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信心。截至2025年3月底,滨州实有民营市场主体46.82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97%,企业开工率、订单、销售等指标稳步好转,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出台第一部民营经济促进法,并将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滨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部门高效服务,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厚植发展沃土
完善的服务体系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而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则是民营企业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滨州市积极构建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滨州市精准要素定位,创新改革举措,全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抓好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干部内生动力、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将积极作为化作企业奋进的“助推器”,精准聚焦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困境,尤其在公平竞争、市场准入、投资融资等领域加力支持。
全力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政策宣贯。同时,强化资源配置,深入开展金融方舟护航行动、妨碍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等,并深化“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改革,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滨州市坚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全省首创“企业日”,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连续6年举办企业家大会,推荐民营企业家担任市级“两代表一委员”,选聘民营企业家担任滨州市“发展顾问”……让民营经济人士在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地位,权益上有保障。这种对民营企业家的尊重与认可,进一步拉近了政企关系,激发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不断向新而生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出台,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好地稳定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让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信心倍增,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和国际竞争。
创新是民营企业的生命线。滨州始终把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3年,从37到53再到67,滨州添加了30个全球、全国冠军产品,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众多“冠军产品”企业靠着首创的技术、持续的创新,提升了产品质量、扩展了应用领域,在细分领域迅速占领市场、拔得头筹。
滨州健全完善“抓大扶小带中间”梯次培育工作体系,抢抓新质生产力新风口,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650家企业踏上“智改数转”快车道,推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8%,连续2年保持全省第一位。
滨州坚持打通民营企业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既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也让新兴产业“开花结硕果”。近年来,滨州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99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创新集团研发的航空航天用铝材,强度堪比钛合金,却轻了30%,让国产大飞机用上了“滨州造”骨骼。愉悦家纺把纳米技术植入布料,造出能监测心率的智能床品;用微米级纱线织出“人造血管”,解决了长期以来外部“卡脖子”难题。京博控股跨界布局生物医药,用玉米芯提炼出抗癌药物中间体。这些创新正在重塑滨州产业版图。
成就企业家梦想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滨州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渗透进城市肌理的行动指南,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着力打造民营企业“圆梦之城”。
滨州实施企业家满意度评价机制,推动部门由“监督管理”向“主动融入”转变,建立起“梦想收集-精准交办-督办落实-办结销号-回访评价”梦想闭环办理机制,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痛点与难点。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市领导与企业家代表“零距离”互动、“面对面”交心,高效办结企业诉求。
今年以来,滨州已高效收集企业家梦想1419个,组织举办人才招聘、市场拓展、科技服务等专题活动17场,为21家企业落实土地指标1815亩,协调为81家企业新增授信11.4亿元,帮助24家企业开拓市场、新增订单2560万元,为35家企业解决人才用工537人。
一套套精心谋划的“组合拳”密集打出,一系列真抓实干的行动紧锣密鼓实施,一个个企业家梦想在滨州落地见效,滨州将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落实,全力托举企业家成就梦想,点燃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之火,助力企业梦想成真。
原标题:托举企业家成就梦想 点燃发展内生动力之火——滨州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贯彻,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