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毛晶慧)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展会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设置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区域创新等六个专题展区。据悉,在科博会期间,还将举办未来产业系列推介会、专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会等8场推介活动。
5月8日,北京科博会首日,以“薪火传承?智创未来”为主题,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精彩亮相,代表中关村的科技力量,深度参与本届北京科博会,该协会在国家会议中心设立200平方米主题展区,并以沙龙座谈的形式,邀请企业家代表现场分享观点,组织媒体与嘉宾互动,在展现中关村精神内核与大中关村协同创新生态的同时,凸显中关村创新成果与企业家精神。
传承初心:老中青三代共话中关村精神
此次北京科博会参展恰逢协会“中关村老领导、老企业家迎五一见面会”圆满落幕之际。在参展之前,4月20日,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在大北农集团凤凰国际创新园举办了“中关村老领导、老企业家迎五一见面会”主题交流会。在见面会上,老领导和老企业家们纷纷结合亲身经历,回顾中关村的发展历程,诠释中关村精神的内涵。他们既从“先行者”视角,回顾了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到全球科创高地的探索历程,强调政府“试验田”政策为企业市场化转型提供的关键支撑;又从“863计划”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国家政策精准发力为中关村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助力,并寄语企业家们要在坚守初心中开创新局。
此间,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汇报了中关村企业家协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期盼中关村的开拓者们继续为企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势,以创新破解难题、以智慧赋能社会。
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地标,始终是创新创业精神的代名词。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动员。见面会上新生代企业家们表示,将传承破局智慧,在关键领域开辟新路径,将精神血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书写属于中关村科技人的新时代答卷。
智创未来:大中关村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京科博会现场,中关村企业家协会展区以沙龙座谈形式,邀请企业家代表与媒体深度互动。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到场并致辞。他表示,此次参与北京科博会,也期待与参会企业充分交流,借此机会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桥梁,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共同书写科技强国的新篇章。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首席顾问、北京华讯集团原董事长戴焕忠,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原秘书长、四通集团原总裁、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院院长朱希铎,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中关村科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群,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北京云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显勇作为分享嘉宾,围绕中关村三十年蝶变历程、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递、当下前沿科技创新等话题,从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角度,解读协会代表中关村科技力量参与北京科博会的战略意义,分享了独到观点。
戴焕忠表示,大中关村概念的核心在于协同创新。从海淀核心区到“一区十六园”,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动正在打破地域边界,形成辐射全国的创新网络。
朱希铎则认为,新时代,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责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关村作为科技企业聚集地,应当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打造新质生产力标杆,重构中国科技产业生态,以“中关村模式”输出中国方案,为国际科技产业变革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罗群说,作为一名中关村的创业者,自己同时也在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任职多年。协会伴随着无数企业的成长,见证了科技产业的变迁和中关村的发展。未来,协会将继续深化服务,整合资源,发扬中关村精神,全方位赋能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对“中关村精神”的理解时,黄显勇说:“创业和创新是‘中关村精神’最主要的标签,也是‘中关村精神’永恒的内核。要想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支持。”
在与媒体的互动中,企业家们进一步阐述了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代表中关村参与此次科博会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是展示中关村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集中展示,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关村在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成就,提升大中关村概念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科博会平台,促进了中关村企业与国内外企业、机构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而中关村企业家精神中的“产业报国、敢为人先、包容失败、勇于创新”,在交流合作中得以传承和弘扬,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