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景立华 通讯员 丁雅静 赵津
4月24日,唐山市曹妃甸区举办“聆听榜样故事·践行文明新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曹妃甸区2025年第一季度“季评学雷锋十佳事迹”获得者们现场分享了他们助老扶幼、抢险救困、恪尽职守的故事,展现平凡人在普通岗位上的不凡担当,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身影,用义无反顾的善举与坚守,在渤海之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凌晨两点的滨海公路上,王思远、王涛、丁爽、刘木阳四人的巡查车灯光刺破黑暗。发现侧翻在沟边的轿车后,他们冒着车辆滑落的危险,用身体抵住车身,合力拽开车门救出被困司机。确认车主无恙后,四人又默默回到岗位继续巡查。
在南湖公园,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鞠红怡凭借护理专业知识,跪坐在地半小时,用双手托举着孕妇,直到救护车到来。她事后坦言:“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护住两条生命。”
在唐曹高速的收费口,温暖故事不断上演。南堡开发区收费站的董顺新、董涛发现迷路老人后,不仅递上热水,更耐心沟通两小时,最终通过村委会让老人与家人团聚;曹妃甸工业区收费站的刘燕君,在凌晨5点30分发现货车轮胎起火,他抱着灭火器冲向火场,凭借专业素养成功扑灭明火;中队长蒙国平接到求助后,5分钟内完成与交警的协调,为受伤乘客打通生命通道。
城市的街巷里,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暖通热力公司的丁金涛在寒风中守候失主1小时,婉拒重金酬谢;文丰新材料公司的刘亚玮深夜救助车祸老人,垫付医药费后悄然离开;第三幼儿园的刘嘉琪、陈霞等六位教职工,面对自燃车辆,用灭火器架在护栏上喷射,为消防救援争取了关键7分钟。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北常坨村党支部书记丁宝强扎根基层30年,不仅修缮残疾人住房、添置轮椅,更打造文化广场、组织“敬老爱老”活动,将村庄建设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一农场隆合村会计张孟颖,与两位热心市民一起,在寒风中徒手捡拾散落鲜鱼,守护货主的“生计鱼”。
在主题活动现场,这些榜样用质朴的语言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当刘亚玮说出“谁遇到都会这么做”,当丁宝强用浓重的方言,讲出扶助孤寡的事迹,现场观众数次红了眼眶。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知识问答等形式,将这些感人故事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文明实践场景,原创歌曲《身边有榜样》等节目,让正能量在艺术氛围中传递。
此次活动拉开了曹妃甸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五一”系列活动的序幕,这些榜样的故事将通过更多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传播,激励更多人成为文明新风的践行者。他们如同点点烛火,给需要救助的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这点点光明,汇聚成照亮曹妃甸的璀璨星河,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