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方在互联网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崇巴菲特,为什么大家会喜欢巴菲特?我曾想过这个问题。
马斯克曾表示巴菲特的工作枯燥乏味,反正他不会喜欢那样无聊的人生模式。是啊,阅读财务报表有什么意思呢?但他也认为巴菲特从事的是对经济有用的工作,巴菲特擅长的也是这个。
在第60届(1965-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自己会退休,交棒给格雷格·阿贝尔。
“股神”要谢幕了。人们喜欢或推崇巴菲特,其实不只是因为巴菲特有钱,巴菲特也不像很多有钱人那样热衷于炫耀性消费,实际上巴菲特吃住都简单。
对于其原因,我后来想到的答案就是因为巴菲特的一致性,他怎么说就怎么做,而且他用数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他的理念的行得通的。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但能够做到的人非常稀有。
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巴菲特的重磅观点,而对于个人如何发财致富的奥秘就留到最后了。
贸易不应成为武器!
“我确实认为,世界其他地区越繁荣,就不会以牺牲我们为代价,我们会变得越繁荣,我们会感到越安全。”这才是真的赢。
是不是大实话?这是小学生都能懂的道理,但为什么有人就是不懂,或者说就是不愿意懂?为什么非要选择激动全世界呢?
这个世界不能一直是零和博弈的思维方法,不能永远是以丛林法则为主导,不能长期采取“不上餐桌就上菜单”的价值观及逻辑。
“在美国,我们应该寻求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我们应该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他们也应该做他们最擅长的事。”
可以说巴菲特是赞同全球化的,他的理念也是合作共赢,毕竟地球像个村,如果大家都不好,就你自己好,那你终究也好不了。
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这样可以有利于繁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世界向前,这是潮流和趋势。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选择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现实也告诉了我们,关税的本质是消费者买单,这会增加人们的成本和痛苦。所以贸易确实不应该武器化。当然美国的财政状况也让人担忧,“收入和支出这个问题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债券无法防止货币失控,在巴菲特看来,如果财政出现立场、原则性的错误,那纸币的价值就会蒸发。
拥有现金的本质,不仅是有备无患,而更意味着选择机会的资格。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是巴菲特的逆向思维,他的合作伙伴和老友查理·芒格也经常提到“反过来想”的重要性。
好的机会不会每一天都出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储备已经高达三千多亿美元,巴菲特表示正在找投资机会,但机会不会按部就班地出现,不过他相信好的投资项目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加概率,反正他不急。
想一想,巴菲特过去的操作(如2008和2020),他都是在优质资产被低估的时候完成了史诗级的投资,正确的“贪婪”让他斩获颇丰。
所以现金储备并不只是为了抵御风险,那样就太保守了,现金储备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作为一种“选择权”,是抓住机会的重要力量。这个世界不缺聪明人,总有人能看到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去攫取机会的资本。
这也是普通人投资者需要注意的地方,还记得投资的两大原则吗?第一是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很多失败的投资者都是违背了第二条原则。
世界不会去适应你,你必须适应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长寿。
对于市场的起伏和股价的涨跌,巴菲特很淡然,他不是没有情绪,他只是不会对股价有多少情绪化的反应。
波动属于常态,根本不算什么,这是投资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用脑子和智慧,而非情绪来做决定。毕竟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让这个世界来适应自己,一切都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喜好。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人可以做到这点。
每个人都必须是调整、修正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赢得机会的方法。这才叫适者生存。
从现场看巴菲特还很健康,思路清晰,侃侃而谈,幽默风趣,风采逼人。那么,他是如何达成长寿呢?
我认为一个快乐的人比那些做自己并不真正认同之事的人活得更久。
简单说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最快乐的成功方法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设一个好的环境,大家共同努力,享受彼此的工作和热情,合作共赢。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巴菲特和芒格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问巴菲特如果和芒格还能共度一天会做些什么,巴菲特表示还会跟以前一样,他们乐于在一起,真正重要的是自己要想清楚“生命的最后一天想和谁一起度过”的问题,如果想清楚了那就尽量多见面,不要等到最后一天才懊悔。
94岁巴菲特火力全开,用60年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享受其中才能赚钱
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60年了,巴菲特在他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股东大会上火力全开,数个小时回答了众多问题,同时也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学和投资理念。
这可以视为一个睿智老人的精神财富,他非常幸运,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所以投资是他乐此不疲的游戏。
每天跳着踢踏舞上班,尽管已经非常有钱了,巴菲特最大的享受还是工作,对他而言做生意实在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赚钱只是他乐趣的一个附带品。
“我并不是一台机器,这对我来讲真正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或许一个人唯有达到这样的状态,才能赚到大钱。如果只是靠欲望的驱使,只想着投机和走捷径,那样也会赚钱,但永远不会像巴菲特这样的人生有质量。
现实中很多赚到钱的人就想着一劳永逸,享受财富,工作对其而言是负担,他们根本不想工作,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和状态,那就很麻烦。人生在世,只想索求而不付出,只想消费而不创造,那怎么行呢?
总之,慢慢变富也是乐趣,长期主义和复利效应的价值,巴菲特已经用他的实践给我们验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