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一项考古新发现震惊四方。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被确认为商代早期城址,是岭南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址。
牛路冲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于广西古城址的考古成果上。一般来说城址的遗存集中,信息量大,往往是田野考古的重点。在此之前,广西已经有二十多处古城遗址被认定,其中大部分是汉代的城址。
例如桂林兴安七里圩王城遗址,曾被怀疑可能是一座罕见的秦代遗址而备受重视。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认为,广西秦城的范围大致在“湘水之南,灵渠之口,大融江小融江之间。”
七里圩王城遗址恰好符合条件。更重要的是,1991年七里圩王城遗址出土了一件秦代铁权。这也是目前广西出土的唯一一件秦代铁权。
1990年至1996年,广西文物工作队与兴安县博物馆共同对桂林兴安七里圩王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勘探和三次考古发掘。七里圩王城面积约3.8万平方米。高大的城墙,宽而深的城濠,以及马面、单城门的设置,透露着军事防御的气息。
而出土的铜器、铁器大多数为矛、镞等兵器,还有大量投掷用的陶球,这些都说明这座王城是一座军事色彩较浓的古城,也可能是一座军政合一的重要城堡。
1996年10月~12月,考古人员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城内三处不同的地点进行了发掘,但遗憾的是,除了铁权是秦代遗留下的物证外,发掘出土的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全都是汉代的。古城遗迹以汉代堆积为主,所以最后结论就是七里圩王城遗址是个汉代城址。
七里圩王城发掘了十多年后,2008年贵港市在对贵城镇贵城街道一带进行旧城改造时,无意中又发现了一座汉代城址的遗迹。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遗址的发掘,竟然断断续续有11年之久,经过四轮大型发掘,直到2019年秋,考古工作者才基本把这个遗址的大体情况摸清。
在遗址中,发现了从南越国时期一直到明清的历朝文化层堆积、大量汉代及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建筑基址,以及壕沟、水井、排水管道、城墙在内的城市设施,此外还有瓦当、陶罐、瓷碗以及数以百计的各类陶瓷器。由于遗址所在地名为“贵城镇”,因而将其命名为“贵城遗址”。
其中出土的一件万岁纹瓦当,阳文篆刻,自上而下以篆书写着“萬嵗”(万岁)二字,造型古朴而华贵。目前广西只在贵城遗址发现了万岁文字瓦当。
万岁纹是汉代流行的一种瓦当纹饰,是“千秋万岁”的简写,表示祈求长寿、永久之意,在当时多用于宫殿的装饰。目前全国出土的万岁纹瓦当中,最早出现在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时期,此时远在岭南的广西桂林郡,并不是汉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而是被南越国所统治着。
在岭南,目前仅有广州、贵港两个城市出土了南越国的万岁纹瓦当,说明这种瓦当,在当时只有少数大型城市的王侯级宫署使用。那么,贵港在南越国时期(公元前204-前111年),是否有王侯级的官员驻守此处,代天子牧民呢?联想到1976年罗泊湾一号大墓所出土的各种贵重、精美的器物,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这位墓主,或许正是南越国派驻在桂林郡的王侯级官员。
史书记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攻灭南越国,将桂林郡更名为郁林郡,郡治为布山县。在贵城遗址中也发现了汉代的大型城壕,证实了文献记载,而几件不起眼的陶器,更说明这是岭南少见的大城。
其中一件汉代筒瓦,身在郁林郡出土,然而瓦上却镌刻着“零陵”二字。零陵,是汉朝设置在今湖南、广西交界一带的郡,距离郁林郡有几百公里之遥,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有学者认为当时可能有人在零陵郡担任过官吏,然后又到了广西,就把他当时在零陵任职的陶器、瓦片搬过来。但是,瓦片沉重易碎,烧制又很简单,似乎没有必要千里迢迢从零陵运过来。于是又有另外一种推测:或许是郁林郡的工匠,从零陵郡带来了筒瓦的模具,生产了许多带有“零陵”字样的瓦片。
无论是哪种猜测,都说明当时郁林郡与零陵郡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就连瓦片,都喜欢用“同款”。而且贵港发现的西汉瓦当也跟广州南越宫署的基本大同小异,说明当时岭南各地文化上有高度关联的特征。
在贵城遗址至今仍保留着一小块考古现场,在这里,还可以见到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砖石。这种砖统称为“手印纹砖”,为什么砖上会有手印?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制度,所谓“物勒工名”就是在所造器物上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果工匠不会写字,就在砖上打个手印;也有人认为可能是随着佛教“手印信仰”的东传,因而有祭祀、祈福、辟邪之意;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阴阳五行的民间信仰,手印正反表示阴阳,五指表示五行。
现存最早的手印纹砖是广州番禺汉墓出土的东汉“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墓砖,而贵城遗址不但出土了手印纹砖,还出土了“永元四年”(公元92年)筒瓦,这是否说明,使用手印纹砖,是东汉时期岭南流行的风俗呢?
后续的考古发现,为这个猜测提供了答案。2022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贵港市八一路附近发掘到了一座墓室较为完整的东汉墓葬,共有4个墓室,整体呈“亚”字形,其中许多墓砖上都有手印纹。由此可以印证,手印纹砖确实是东汉时期岭南流行的风俗,而且大多出现在墓葬中。
贵城遗址的大量发掘成果,让许多考古学家倾向于相信,秦汉桂林郡的郡治布山县城址,是在今天的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一带,也正是贵城遗址的所在地。遗址不仅验证了秦汉桂林郡布山县所在地,更证明了自秦汉以至明清,历代郡、州、县故址一直在此,两千多年未曾变更。在遥远的岁月中,一座座古城沿江而兴。如今仅剩断壁残垣,亦可让人想象前朝繁华。碧江东流,带走了千年兴废往事。而古城仿佛守护着一根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根脉,由地下至地上,由诗礼文字到民族精神,贯穿两千多年时光,吟唱着一曲无声传世的浩荡弦歌。
本周六(5月3日)21:20
广西卫视播出的《广西故事·千秋烟尘古城记(下)》
上一篇:陈芋汐世界杯总决赛独揽三金
下一篇:中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