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少朋友计划走进山林、漫步郊野,用一场户外活动唤醒身心。但阳光、高温、蚊虫等“自然挑战”也暗藏风险——晒伤脱皮、中暑晕眩、满腿红包的狼狈经历,是否让你对户外又爱又怕?别担心!这份科学急救包清单,助你无惧挑战,安全享受假期!
防晒:别让紫外线偷走健康
防晒可是户外活动的重中之重,毕竟强烈的紫外线不仅会让皮肤变黑变红,还会导致晒伤,甚至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所以,急救包里的防晒用品绝对不能少。
急救包必备:
1.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在30到50之间的防水防晒霜,每两小时涂抹一次,特别是在游泳或大量出汗后。涂抹时别忘了耳朵、脖子、脚背等容易被忽略的部位。
2.防晒喷雾: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适合全身大面积使用。在距离皮肤15-20厘米处均匀喷洒,用量要足够,涂抹均匀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3.物理防晒用品:包括遮阳帽、太阳镜、防晒衣和遮阳伞等。遮阳帽最好选择宽边的,能有效遮挡脸部和颈部的阳光;太阳镜要挑选能阻挡99%到100%紫外线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防晒衣和遮阳伞则能为你提供额外的遮阳屏障。
防中暑:高温下的生命防线
随着气温升高,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中暑不仅会让人感觉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急救包里备上一些防中暑的物品,关键时刻能救命。
急救包必备:
1.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缓解轻度中暑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立即开车。
2.仁丹:具有清暑开窍的作用,适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昏、恶心、胸闷等症状。服用时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一般每次10到20粒。
3.清凉油或风油精:在额头、太阳穴、颈部等部位涂抹适量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能迅速提神醒脑、驱散暑热,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头痛等不适。02
中暑急救指南:
发现中暑者,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脱去外衣,用凉水擦拭大动脉处(颈侧、腋窝、腹股沟),同时拨打120。切忌大量灌水,易引发呕吐窒息!
防蚊虫:拒绝成为"移动血库"
蚊虫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例如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等疾病均是由蚊传播的。不同蚊种传播的疾病可能不同:在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疟疾则主要由按蚊传播。
急救包必备:
1.驱蚊剂:选含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有效成分,并取得农药管理许可的合格产品。
2.蚊虫叮咬药膏:像炉甘石洗剂、薄荷膏等,能有效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瘙痒、红肿等症状。在叮咬部位轻轻涂抹,能快速减轻不适,避免抓挠导致感染。
3.旅游时尽量住宿于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如果住宿的地方没有空调或纱窗,可自备蚊香、灭蚊气雾剂及蚊帐。
其他要点:
1.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
2.旅行时,应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疾病流行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在流行地区出现发热、寒战、皮疹、头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有旅居史返回本地的,2周内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旅居史,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治疗。
原标题:防晒、防中暑、防蚊虫!户外急救包必备清单 来源:苏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