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濮阳发布
暮色初临的龙湖之畔,
当几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
绘出“中华第一龙”的刹那,
整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轰然苏醒。
5月1日晚,
记者在示范区文旅活动现场,
亲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作为“卫风市集”的核心展区,论语广场化身为时空穿梭的枢纽。全息投影技术让青铜纹饰在青石地砖流动蔓延,广场中心的孔子圣像衣袂无风自动,步道上浮现的《论语》章句如竹简舒展。来自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王欣身着汉服惊叹:“仿佛看见先贤从典籍中走来,在数字时代与我们对话。”湖岸码头处,古风画舫载满游客驶入夜色,船行处金堤路桥的水帘中随涟漪荡漾,桨声灯影间重现“桑间濮上”的卫地风韵。
穿过光影长廊,“卫风市集”的人间烟火扑面而来。美食长廊里,裹凉皮摊位前排起长龙;创意茶饮区的特调奶茶以古诗词为名,青年们举着奶茶打卡拍照。19时30分,龙湖水面忽然暗去。音乐声起时,《茉莉花》旋律中,百米高的水柱竟能随乐符轻盈折腰。数十组泉眼吐纳着山河气韵,水柱时而如素练垂天,时而似银龙跃渊,激光为簪,将散落的水珠串成转瞬即逝的璎珞。当最高处的擎天水柱折腰旋舞,整片湖面化作跳动的编钟,每一圈涟漪都能激起岸边的阵阵欢呼。
20时整,几百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绘出震撼画卷。从“你好,濮阳”到“龙腾濮上,夜宴春秋”,从“中华第一龙”四个大字到西水坡遗址的龙形图案,每一次变化都让岸边的市民为之惊叹。当金色巨龙口衔龙珠掠过湖面时,岸边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75岁的退休职工王爷爷眼角泛泪:“这些符号,都是刻在濮阳骨血里的文明密码。”
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通过“历史活化+科技赋能+场景再造”三大策略,将历史文化元素解构重组,《诗经》光影呼应卫风故地,日均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
夜色渐深,
龙湖畔依旧人声鼎沸。
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正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注脚。
记者 侯科建